一次意外伤害引发的思考
娃的嗓子已经哑了半个多月了,做了20支雾化,但是收效甚微。听着话痨娃不停的费力说话,老母亲的心里真是心疼不已。临睡前,用手电筒看了下娃的喉咙,似乎有些红点。但是心存侥幸,万一是灯光昏暗下的误判呢?怀着忐忑的心情,一夜辗转难眠。
早上出门的时候,娃还在睡着。人已到公司,但心系在娃身上。嘱咐老人查看下娃的喉咙,似乎更严重了一些。焦虑不安情绪在心中升腾起来,麻利的预约医院、跟领导请假,带娃赶到医院。见到我的娃兴奋的嘶哑喊:妈妈。我的眉头不由得皱得更深了。好在工作日,病人不多,很快轮到我们看医生。一个年轻的女医生漫不经心的问了两句,更让人震惊的是她连检查报告内容都看错了。最后轻飘飘的下了定论:什么都做不了。没有诊断结果,没有治疗方案。听到继续拖延下去,我的头都炸了!自从出现症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症状不仅没有好转,而且似乎更厉害了。于情于理,不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嘛!果断决定换另外一家医院。
就在火急火燎的等待出租车时,一个不留神踏空台阶,只听啪嗒一声,我的右脚踝华丽丽的扭到了。随之崩断的是焦虑不安的复杂情绪(对医院不作为的愤怒,请假后耽误工作的负罪感和老公太忙不能搭把手的委屈)。忍着脚踝的剧痛,冷静的带着孩子穿梭在医院各个楼层,一直忙到晌午过半,把孩子交给老公带回家,我才拖着伤脚去了医院急诊室。所幸只是韧带损伤。未来一到两周,不能负重,只能休养。焦躁不安的情绪再次升腾起来:孩子怎么办?工作怎么办?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娃突然间懂事不少,不再是那个粘人的跟屁虫,他乖乖的跟着爷爷奶奶吃饭、睡觉;公司里没有那么紧急的事情,远程办公足以支持需求;老公的工作再忙也可以每天接送我上班,抽周末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你看,不用亲力亲为,世界依然井然有序。
回顾这段经历,我的一些收获如下:
1.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沉浸到情绪中去。当我花费大量笔墨描述焦虑情绪时,内心有一些评判:文笔不好,啰嗦没重点。如此自我攻击一番,我突然意识到何不换个角度呢:这恰恰反映了我对情绪觉察的敏感。把握住这种敏感,探寻情绪背后的含义,更容易让短板成为优势。
2.关于孩子的一切,我太焦虑了。关心孩子固然很重要,但是紧绷的神经可能会伤害自己,也会把焦虑传导给孩子。
3.我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凡事亲力亲为让自己疲惫不堪,也让亲人难以参与进来。后退一些,给自己一些自由,也给亲人一些机会。
4.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可以把伤害降低,但是也阻挡了光亮的照射。稍微敞开心,让爱融入进去。
5. 英国诗人约翰堂恩写到:“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可以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在家庭中,我不是孤军奋战,别忘了站在身边给你支持的家人。他们可能不会完全遵循你的意愿,但是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关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