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2d383b54972ba8b5.jpg)
阳春三月,花开满园。桃花盛开,暗香浮动。那粉红色的花蕊沾着点滴水珠,晶莹剔透,美丽动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千朵万朵压枝低,朵朵桃花唤醒了人间最美的时节,桃花开处便是春天。
看到桃花的美丽芬芳,自然而然,便会让人想到传说中的桃花源。
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桃花源,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1700多年前,陶渊明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怡然自得的生活。
一日,他沿着溪水,顺流而下,不知不觉中沉醉于周遭的景致,竟然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朦胧中,眼前出现了一片桃花林,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桃树夹在溪流两岸,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村落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真如传说中的人间仙境般美妙。
这与自己心中魂牵梦绕的的那个完美世界竟然如此相似。或许,这就是陶渊明心中的那个“桃花源”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源梦。岁月流转,只要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总有源源不断的追梦人。
一千多年前,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也遇到了一处堪称仙境的“桃花源”。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在一个晴好的天气,暖风轻拂,诗人悠游于山水之间,他顺着蜿蜒曲折的小路向前张望。
只见小路两旁芳草萋萋,幽静的小路,阳光温暖,茂密的青草就像堆积的一样,山中晴朗,各种各样的花儿开得更加繁茂。
一道清澈的河水从山前曲折无声地流过,顺着山势可见高高低低散落着的几户人家。
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令诗人心生向往。
诗人在静谧的午后休憩时,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傍晚出去访寻幽境佳景的时候,黄昏里还能听到狗叫声。
当诗人出游归来向别人谈起这山中的所见所闻,他们怀疑诗人这是到了武陵桃花源。
诗人每每想起这次出游,便觉得自己就像是那位武陵的渔人,无意间闯入了一处世外桃源。
诗人足踩暖径,目览山花,耳闻鸡鸣犬吠,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
这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卷在诗人笔下栩栩如生。
这或许就是诗人厌倦红尘,渴望归隐的追求,亦是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王安石的政治生涯长达35年,曾两度罢相,第一次是被皇帝罢相,第二次是自己主动辞职,最轰烈的政绩是他的变法,历称“王安石变法”。
公元1075年2月,王安石二次拜相。复相没多久,变法得不到支持,新法推行很难,可谓是挫折重重,吃力不讨好。
公元1076年,王安石已55岁,长子病逝对他打击很大。10月,他主动辞去了宰相,要求外调江宁。这实则是退居。他一直没去衙门上班,没隔多久,便上章辞去了所有职位,从此归隐南京钟山。
晚年的王安石在半山园隐居,过着平淡的日子,这也是他喜欢的生活。闲时,他游览山水,写诗诵佛。
又是一年的春夏之交,他到一处乡村闲游,写下了这首《即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306db0cb90cae5a.jpg)
《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宋·王安石
赏析
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写他闲游一处山村,足踩暖径,目览山花,耳闻鸡鸣犬吠,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笔下充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淡静有味,从构图谋篇到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每一联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景物。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幽静的小路上,阳光温暖,茂密的青草就像堆积的一样,山中晴朗,各种各样的花儿开得更加繁茂。
诗开头即描写山村午景,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正是春末或夏初时分,脚下的小路似乎也感到了节候的温暖,路上绿草如茵,满山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
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徐徐展开,像是电影中由近到远地拉开了镜头,有一种身临其景,历历在目的印象。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颔联的意思是,一道清澈的河水从山前曲折无声地流过,顺着山势可见高高低低散落着的几户人家。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
而“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对应,可见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了数字的概念,遂令画面更加清晰可辨。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72611e550c1f1f30.jpg)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颈联的意思是,在正午安静地休息时,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出去访寻幽境佳景的时候,黄昏里还能听到狗叫声。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炼句的技巧。
鸡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
“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
这两句造语极为洗炼,通过特殊的语言结构,将丰富的内容,熔铸在这极简净的十个字中。
这首诗前六句所描绘的景物,直是一幅形象的桃源图。《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写,正与“草如积”、“花更繁”的景色相似;“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又与此诗中间二联的意境一致。
从这里可似看出诗人的匠心,虽然诗名《即事》,但决不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他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有成竹在胸,虽以平易语言写来,却可见到遣字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安排。
这种千锤百炼而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正是诗家化境。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尾联的意思是,当我出游归来向别人谈起这件事,他们怀疑我这是到了武陵桃花源。
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诗人远足归来,向人谈起这番游历,就像亲身去了一次世外桃源。
其中虽不言景,而景自在其中。同时,也可体会到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
王安石另有《桃源行》一首,直接表达了他对陶洲明笔下的桃花源的赞美,与此诗所表现的感情正可相发明。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注重全诗气势连贯,张弛有道,平缓有度,进退有法。
作者似乎在不经意地吟咏,细处看却是淡静有味,从构图谋篇到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每一联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景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eeca876d5f5cc346.jpg)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