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教育

念了个博士,但我只想说相声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113人  Marvin1379
题图 | 小岳岳

看到有人提问:朋友念了博士,但是一心只想说相声,这个博士是不是白读了?
恐怕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与作者相同:是有些浪费哇!但回头一想,似乎不太对劲:我为什么下意识的作出这一判断?除了现在流行的价值观“follow your heart”之外,似乎还有些更深层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细想。

博士学位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

两个点解释:
第一,这一学位的价值,在每个人眼里轻重悬殊;
第二,某件事情对于个人的意义,需要放在整个人生环节讨论。

下面分开来说。

第一点,价值判断差异,因为效率不同。

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什么事情“白做”,是因为我们对于做某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有个价值是否平衡的判断。当我们觉得我们放在分母位置的“投入”极大,结果“产出”只有一丢丢,我们自然就会产生“白做”的感觉。
以问题中所言“读了一个博士,结果只想说相声”,是因为我们认为“博士”这一投入,对比“说相声”这一产出,前者是远大于后者的。这里先不讨论“说相声”对于当事人的价值大小,我们且看“读博士”这个投入的价值判断,是否每个人都那么高?
可能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从研究生到博士,如果想挑一个好点的学校、导师,至少要提前一年做功课、做准备,而且还得做好连续三年考不上的持久战心理准备。而对于某些少部分人,完成博士学业就如同从小学二年级升入小学三年级那般轻松自然。

念个小学而已,你还不允许人家爱好踢足球?

抛开极少天资聪颖的个例不谈,我相信这个比例是极低的,远远低于那些天赋其实只在中上,然而效率极高的人群。扣心自问,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我们有多少次真的是竭尽了自己全部的才能,奋不顾身一搏?哪怕走到了某几处濒临绝境的死角,也似乎能依靠那突然蹦发出来的“聪明才智”以及一点点幸运,化险为夷。
那么我问你,如果能够持续保持身处绝境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全力以赴,你学习、你工作的效率会如何?

以大多数人聪明的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努力。

然而包括作者在内的大部分人,恐怕都不是缺少那点才智,不过是没有真正狠心的去逼迫自己,去提高效率。
当我们终于在与世界的“和平共处”中,逐渐沦为庸碌人群的一员,却突然看到人原来还有如此任性的选择,还有如此精彩的活法;然而我们已经很难理解,高效率之人自由选择、体验更丰富人生的游刃有余。

第二点,人是人生环节的总和。

我们来看分母“说相声”。
客观来说,“读博士”对于“说相声”这一工作,恐怕是没有什么专业上的助力的。因为随着学位的提升,所研究的、所学习的方向会更深入,同时也更狭窄,狭窄到对于日常生活的工作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哪怕博士专业念的是语言、文学这些看似与“说相声”有某种关联的方向,这种关联只会停留在字面理解。
但是人生并非用一个博士专业、一个相声行业就能描述的。

一个人站在我们面前,所呈现的是这个人所有经历的总和。

站在第三人的角度,我们无法知道哪些事情对于组成他这个人更为重要,所以也无法评述,“说相声”这个分母,相对“读博士”就是一个低价值的产出。
以作者的职业发展为例,本科是念工科的,然而研究生之后却从事了律师工作。我可以毫不犹疑的告诉你,我之前本科的专业学习对于我现在从事律师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自己能够肯定,如果没有本科学习工科的经历,在找工作的时候不会促成我去从事律师这一决定。
所以人生某些环节,未必对你人生的下一个环节有什么助益,不论是在外人看来还是你自己评判。但是这些环节,人生经历,必定塑造了你的人格,集合成当前的你,支配着你对当前的时间、环境作出应对和选择——哪有什么白费。

个人公号:吴皓的备份,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