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废物回收利用的艺术,赋予日常用品以新的生命
1.回收利用的艺术
这几年,我开始喜欢上了废物回收再利用。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的整体下行,大家都开始省钱,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清减内心的欲望,更能让我内心平静。
废旧的纸箱子,我选择定期卖给收废品的老爷爷;家中的废旧衣服,大部分都被我留下做打扫卫生的抹布。孩子穿小了的衣服,不再玩的玩具,可以送给小区更小一点的弟弟;朋友家儿子的衣服,我们也常常接过来更替着穿,避免浪费。
最近因为要给孩子上网课,买了一个二手的触屏电脑,配置够用,也省了我很多的钱。就连手机,我现在都觉得买二手也没什么问题,不仅便宜,而且减少了浪费。
这大概就是我废物回收的极限了。就是很实在的废物回收再利用,这里面,没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
直到我看到一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废物回收还有如此多的学问。而这整个废物回收的过程,也可以很艺术,很酷!我简直要被迷得不行。这本书,就是《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关于材料的科学和艺术》。
2.《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打开你的创意大门
万物可循环,我们身边的物品,也不例外。我们不可能阻止物品的损坏,但在它们损坏之后,以合理的方式让物品得到再次的利用,也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
这些废旧物品,不仅仅包括我们日常所见的纸箱,玻璃瓶,还有很多新的东西。
《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关于材料的科学和艺术》,它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众多物品的“生命故事”。金属物品、纸张、塑料、木制品、纺织品、玻璃、电子设备等等,它们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体”,但是从存在意义的角度来看,万物皆有灵。
把每一项物品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无尽的想象。
正是在阅读了《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废旧物品还可以进行艺术创作!整本书,以物品循环的种类为目录,分门别类地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物品循环利用的方式和去向。除此之外,每一个废旧的物品,我们都可以拿来再创作。比如,一个易拉罐可以变成一枚星际火箭,一只灯泡可以变成一个热气球。
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物品,放在白纸上,加上寥寥数笔,就能让这些废旧物品,通过画作的形式,重现生机。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创作的过程,小孩子们最喜欢参与。他们想象力丰富,执行力也够用,平常的材料,也可以创作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在带领着我儿子创作的过程中,就常常觉得小孩子的神奇。
他们的脑洞真是大,这一点,成年人学不来,只有佩服的份儿。
《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帮助读者,打破认知的边界,提供想象的空间,激活读者的创造力,并一步一步地,引领着读者们,走向环保的主题。
3.关于环保,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多
环境保护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我们普通人,把手边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也就觉得自己尽到了环保的义务。但实际上,在环保这件事情上,我们还大有可为。
《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环保方面的知识介绍。我们会发现,物品循环利用,尽管有时候也会消耗一定的能源,但与直接开采这些资源所花费的能源相比,还是要少很多。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四个回收的牛奶盒,可以转化为一卷卫生纸。而回收一千克的硬纸板,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再比如,一吨的废旧电路板,可以提炼出约450克黄金。而一吨高品位的金矿石,却仅能提炼出几十克的黄金。
回收再利用,有些物品,变成同类的物品,比如说,纸张,玻璃,金属等。还有一些物品,他们经过循环再利用,变成了其他类别的物品。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很难想象,塑料回收再利用,竟然可以制作成我们穿在身上的运动T恤。直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这是多么地不可思议。
同样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很多。有时候,仅仅是关上自家的网络电源,都是对地球资源的一种节约。
我们很难想象,我们到底浪费了多少的资源。但是,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可节约的所在,寻找可以循环利用的物品,以减少更多的环境污染。
《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关于材料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部拓展思维的书籍,它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万物,同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它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观察角度。
当我们了解了更多材料方面的科学知识后,我们的生活,也会重获一个新的视角。对日常物品的新感悟,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健康的消费观念。很多物品,因为想象力的存在,而获得了艺术的再生。这种创造,是非常有爱的行为。它让我们知道,物品总是以他们独有的方式,陪伴在我们的身边。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好好释放它们的价值。
法国作家维尔吉妮·阿拉德基迪和法国画家塞西尔·佩林,他们的合作,简直完美。
《拉鲁斯万物循环小百科》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它更是一本激发读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之书。
艺术,就藏在平常的生活小物中。好好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