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读书

奇松怪石秀黄山

2023-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杏坛耕夫

                                            

 钟灵毓秀、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置身黄山,面对带有几分玄幻意境,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加以描述都不为过。而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游山感受,更说明了黄山在中国山水画廊中所占有的无可替代的位置。黄山之美、之秀、之奇,用文学的笔触描绘是无法穷尽其态的。毕竟,语言的描述只是一种静态的、个体性的。要真正感受黄山的美、奇、险、秀,唯有置身其间,目睹黄山的奇松怪石、呼吸黄山的气息、触摸黄山的肌肤,朦胧模糊的印象与感受才会变得清晰真切。 

  坐落在安徽皖南地区、海拔没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高峻的黄山,在没有进入世人的眼中之前,它只是安闲地端居于此。一旦成为游历山水者的新宠时,黄山自然景观的属性就慢慢被人文气息渗透。这样,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实现无缝对接时,黄山的美名就慢慢走出安徽、传遍全国、走向世界。于是,关于黄山的推介与评价也随之变得繁复而精彩。在众多的语料中,百度中的材料最具含括性和当下意义:“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中国的语言蕴涵丰富,“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言简义丰”等都非常形象地揭示了汉语言独特的高度浓缩世情百态的属性。而从“百度”对黄山的介绍用语可以看出,它既介绍了黄山的自然属性,也描述了黄山具有的独特人文特质。毫无疑问,尽管文字精简,但足以撩拨起游览者造访黄山,亲身感受黄山气韵的心绪。

与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珠穆朗玛峰相比,黄山是秀气的;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比,黄山是平缓的。但是,秀气与平缓并不意味着黄山的普通。之所以在世界崇山峻岭家族中能够一枝独秀,源于其独特的气韵和风致。亲临黄山,置身在她的怀抱之中,耳之所闻、目之所及的声音和风物,很难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进行恰切的概括。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山石地貌,亦或是散落在山间的亭台阁宇,因为黄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涵养氤氲而呈现出鲜明的“黄山气质”。

自然伟力的作用,成就千姿百态的山峦。因地质地貌和气候的不同,不同区域就有了不一样的山峦体势。黄山因地处皖南,受益于烟雨江南山水的浸润,而有了“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黄山之奇,奇在松树的“玉树临风”。谈及黄山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迎客松。其实,当你在山林中穿行时,像迎客松那种姿态神韵的松树随处可见。独特的树姿树貌,看似极寻常,但从它柔韧的纹理中就可以看出,每一棵树都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它们从坚硬的山石间突围,经历风雨的洗礼、山石的挤压而不倒。正是经历了无数次的锤炼,才成就了它伟岸挺拔的“飒爽英姿”。不需要人工的介入,在大自然剪刀的修剪下,树枝近乎都朝着相同的方向延展,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散落在道边的树枝,看似枯萎,实则记录着与大自然抗争的勇毅;没有江河湖泊的滋养,汲天地之灵气,雨露甘霖的浸润,每一个精灵都按照自己生命的样子存在着、倔强地生长着。  

因为有苍松翠柏的掩映,即使怪石密布,但黄山也没有显得干涩冰冷。在苍翠树木的荫蔽下,黄山的石头又成就了一绝。——怪石。与天柱山的山石相比,黄山的石头更富有神韵。这种气韵不是人为地雕琢,而是造化伟力的巧夺天工。随意的堆叠,尽态极妍。此中之“妍”不是江南水乡那份精致小巧,而是粗犷中外溢出的豪迈。螯鱼背上的巨石、猴子观海中的“猴子”、飞来峰上的“仙人指路”、莲花峰上的“莲花”、一线天中的“绣球”......当它们在一股隐形“魔力”的作用下端居在那里,在风雨的剥蚀中岿然不动,并在缭绕的云雾中时而清晰可见,时而朦胧模糊,不觉让人产生亦真亦幻,如在仙界游之感。山是硬朗刚健的活写真,如果缺少石头就没有了风骨与硬气。同样,即使有山石堆叠,如果都毫无二致,就没有了“这座山”应有的精气神。很显然,黄山的怪石因为其“千奇百怪”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登越黄山,不用心感受山石由内而外溢出的那份灵气,黄山之旅是不完满的。触摸飞来石的温润、远眺那只观海的猴子、凝视安详地卧在山顶的巨龟......目之所及,不觉有一种情随事迁的感触。

 脚踩着巨石,在一线天攀缘,当把形态各异的石头踩在脚下,真正感受到山高人为峰的豪迈之气时,眼前浮现出的则是另外一番景致。——黄山的另一绝——苍茫云海。随着海拔的变化,气温也随之改变。山气、水气在神力的调和下,一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大自然杰作在黄山之巅呈现。尽管天公不作美,山间浓雾弥漫,但是,若隐若现、时浓时淡的云雾在山林间飘荡穿梭,随着时间和山势的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莲花峰上的朦胧、光明顶上的缥缈、天都峰上的梦幻,虽不是“云霞尚满天”的云蒸霞蔚,但已经对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此情此景,一种阮籍登高舒啸的冲动在内心潜滋暗长。  

自然景观是造化所赐,在没有进入世人的视野,它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自行荣枯颓圮湮没。当它们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公众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它们沉寂的生命被第二次唤醒,原本只是按照自我生命程式存在的风物景致就会被赋予鲜明而独特的人文情蕴。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回归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拓展人生的第二空间,这本身就充满无穷的兴味。黄山之美、之秀、之奇,如果没有人的造访,就消解了很多的意趣。在享受大自然丰润的赠予时,不同的游览者会对其间的花草树木山石投注极富个体生命色彩的情感。“迎客松”、“夫妻树”、“同心锁”、“飞来石摸”、“摩崖石刻”......尽管这些只是人为的附加,但其间饱含着丰富的情味。也正是有了这些“雪泥鸿爪”的心理和情感的寄托,让黄山变得更加有情有味。

与黄山短暂的肌肤相亲,真正感受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兴味。虽然只是匆匆的皖南过客,没有“哒哒的马蹄声”相伴,但一花一草的撩拨的心绪,一山一石触发的情思,会时时在脑际萦绕,并不断唤起对一段过往留下的无尽遐思的追念。在吟诵“桂林山水甲天下”之余,“黄山奇松怪石甲天下”的感叹不觉在脑际浮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