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40,有关年龄的一点感慨
一
某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在以2字开头的年龄的尾巴上,即将跨过30大关,进入奔4的年龄,顿时一阵恐慌,再也睡不下去。
意识到即将奔4,大概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刷朋友圈看到的一个更新。一个从小学就知道,初中和高中在同校的同学写道:
此刻,我已经迈进了往40岁数的门槛。40岁,感觉好遥远,可其实只是十年而已。
明明是30岁的生日,偏偏要惊悚的一下子跳到40。40这个数字,重重的敲在了心上。毕竟算是同龄人。
兼之这两天又多看了两篇有关年龄的文字。小我两岁的朋友转载了张悦然的《25岁的选择》,大我两岁的朋友分享了《生活》月刊的记者晏礼中的《那些我喜欢的人,在30岁就没了》。
张悦然写道,
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与胡兰成的那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快要接近尾声;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人生导师鲁迅的离世,她闻讯悲痛难当。至于丁玲,也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正与丈夫筹备办一本名叫《红黑》的杂志。25岁的林徽因,生下她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陆小曼则是从25岁那年吃起了鸦片,那时她已经离过一次婚,在与徐志摩的第二次婚姻里,爱情正遭受着日常生活的磨损。粗略看过来,对于那些民国名媛们来说,25岁,人生中的大事大抵已经发生。在最鼎盛的年纪,她们已经成为了自己。
晏礼中说道,
在我的电脑里面有一个word文档,名字叫做「享年」。「享年」就是享受生命年数的意思,我是在自己三十岁生日的时候,给自己建的这么一个文档。
为什么要建这么个文档呢?因为我特别想知道,有哪些我喜欢的人,在他们30岁的时候就没了。这样如果我过了三十岁,我就觉得自己比他们值了。
上网一查我发现,英国诗人雪莱三十岁的时候没了,那时候他划着小船,在湖上旅行遇上暴风雨,他就淹死了;还有这一位,这是写「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他在三十岁的时候病死了。接下来,每年我都在我的word文档里面,添加着那些「享年」的名字,然后我发现自己活过的人越来越多。当我31岁的时侯,我发现我活过了黄家驹,32岁的时候,我活过了李小龙,33岁的时候,我活过了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亚历山大大帝,34岁的时侯,我活过了蔡锷将军,35岁的时侯,我活过了唱《一生何求》的陈百强。
去年我36岁,本命年。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本命年是一个坎儿,我上网一查,我发现这个坎儿,英国诗人拜伦没有过,一辈子只娶了一个老婆的明孝宗皇帝朱祐橖没有过,还有深受宅男们喜欢的日本AV女星饭岛爱也没有过,但这个坎儿我过了。
这样一看,就更焦虑了。张爱玲说“出名趁早”,不是没有道理。早早出名了,再短暂的生命似乎也可以变成永恒。不过对于我等庸人,不可避免的痴长,那就能多长两岁就多长两岁吧。
二
少年不识愁滋味时,明明只是刚到20,却偏要夸张的说奔3。如今,真到30,此时彼时的心境,已大不相同。
20岁的年纪里,生命才刚刚展开,大学的生活,刚到繁华的正中间,有之前所不曾有的自由,有以后还未出现的负担。即便在25岁的坎上,也依旧可以感慨青春,因为要么继续有校园的庇护,要么正为自己的经济独立而欢欣雀跃。所以,奔3的说法,更像是一种炫耀,内心也有足够的淡定。
但真的到了30的坎,曾经觉得触不可及的数字瞬间竖立在眼前时,就不得不感慨一些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这个“立”字,此时却没了主线。何况,印象里的30到40分明是人生中很沉重的一段,只剩事业的打拼或者家庭的负累。分分明明是个大人了,“大人”的意味,就是要像父母辈那样承担责任了,就是只剩平淡无味的生活了。
这让人恐慌,只是这恐慌还不能诉说给身边的人,因为他们要么是同样是跨3奔4的人,要么已经在奔4的道路上行走了或长或短的一段,怎么可以给他们平添焦虑。至于再年长一些的长辈,40、50、60,自己的这点有关年龄的担忧实在矫情的毫无分量。
三
说到底是害怕老去吧。
老去的感慨,在伴随着生活中的一件又一件大事而慢慢加重。结婚是一个坎,生子是一个坎。歌里唱着,“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少年相伴,中年相持,老年相陪,确实美好,只是某个冬天的下午,见到一对老人颤巍巍的过马路,突然感觉,容颜的苍老,反应的迟钝,多少有点可怕,而老去,不过一瞬间。等有了孩子之后,感慨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或者,“我养你长大,你陪我变老”,一个是对自己的父母,一个是对自己的孩子。岁月的流逝,当此时,方显得如此分明。
更害怕,老去,却一事无成。
30而立,是不可指望了。但生命的主线,应该从此清晰起来,至少要积极的应对。当生活有了一个主心骨,时间的洪流,也就不会显得那么可怕了吧。
时间会带走一切,但也总有些东西,会被沉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