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我的稳定工作不如她的地摊卖货

2018-10-14  本文已影响38人  维心说
我的稳定工作不如她的地摊卖货

1、

柳香是我小学同学,我们同村。

那时候我们村跟我同龄的除了柳香外都是男生,我们俩总在一起做作业、上学放学,用现在的话说我们是闺蜜。

后来到镇上上初中,虽然不在同班,但还是天天上学放学一起结伴。

我们俩都是家里的姐姐,下面都有弟弟妹妹。因为家庭经济也都并不宽松,所以中学毕业后。都把学习机会给弟弟妹妹,而我们开始外出打工。

我在打工过程中出了点意外就回来继续上学,而柳香从此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

于是我跟她的差别就在于我比她多读几年书。除了这些,好像并不如她的胆识和才智。

2、

柳香到市里的一个工业区的服装厂做流水线工人。我中学毕业后,上了中专学习一技之长。

虽然不在一起了,但那时候我们会用写信保持联系。

逢年过节或是她发工资时回家正好我们碰上了,总是万分高兴。有聊不完的话题,我谈学校的趣事,而她聊打工的见闻。

她除了聊打工的辛苦,流水线上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有时候赶货,到凌晨三四点也是常有的事。然后劝我好好上学,以后找个工作,不能像她这样窝在流水线上。

另外还会跟我讲他们厂里的管理人员根本不会管,管理应该怎样怎样才行。

又或是她觉得今年流行的服装款式,他们厂里什么时候做的哪批货她觉得怎么样。

总之每次相见大部份都是听她在叙说。

很难想象,车间生产那么忙,工作那么单调,而她还有那么多心思和想法。

其实那时候听她的言谈倒是感觉不出她有多辛苦。

我常说,你说的辛苦,我总是听不出来,我倒是听出来你对你做的这些工作别有一番用意,还乐此不疲。

柳香说做一行得爱一行,不然怎么样,总不能天天怨天忧人的。

其实柳香当时在学校时成绩不错,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她如果能继续上学,会前途无量。

至少在我们看来,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但我没想到的是,她能把一份在流水线上的工作做得风生水起。

工厂车间流水线的工人一般流动性很强,但她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经常换工厂。她当时说走到哪不都一样吗,还是这样做,还是这样加班。

所以她在那个厂里做了两三年左右,从流水线工人升到车间组长。

再过两年后,她又从组长到车间主任。

其实那时候我在学校,听她跟我讲她职位的这些上升,我没多在意。因为当时我对这种工厂的流水线工作比较模糊,不能理解这种晋升,柳香是有多出色才有这样的成绩。

升为车间主任后,柳香开始购买手提电脑自学电脑操作,五笔打字啊、表格制作啊,等等有关于电脑的日常操作。

那时候手提电脑还不是很盛行,她购买后我还是挺羡慕的,虽然不明白她一个在车间工作的人员学电脑有什么用。

但后来证明我是错的,柳香以后的工作都有需要电脑操作,而且到现在为止她用得都比我顺当。

我从学校出来,开始我的工作生涯。在学校的安排下进入实习,实习之后应聘到一家中外合资工厂做了财务助理。

而她这时候已从车间主任提升为厂长助理,协助厂长管理着两百多号人。

那时候我由忠的佩服柳香,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没学历,没关系。能从一个流水线工人到组长再到车间主任,最后厂长助理。

当然这一路上,少不了她的努力和对工作的执着认真。光看一个人光鲜的表面,殊不知这背后他是付出了倍于常人的汗水和艰辛。

后来她告诉我,当时做流水线工人时,大家都抢着好做的货品做,好做的货品做得快赚得也快。

组长以及主任管理欠佳,常常因为不能合理分配货品,而让底下的工人哀声叹气。久而久之管理也就没那么顺畅。

柳香看了,就主动把不好做的货品揽下来自己做,当然这种活耗时又不赚钱。可她却在别人下班后,自己留下来加班赶货,所以常常熬夜。

当时工厂的人都觉得她傻,可谁知她藏着她的那点小心思,她不想一直做流水工人。

这样一来,不断增加了柳香做工的娴熟,也让厂里那些领导刮目相看。再加上她做得认真,翻工极少,她说这是她晋升的重要原因。

新年后,厂里在选车间组长时,她被选上了。

升为组长后,每批分配货源,别的组都挑选好货品时。主任和厂长把剩下的货品指名给她那组做。

我说,这样你底下的工人能服吗,人家赚不到钱了呀。

她说,刚开始时也不服,大家都觉得她是为了自己包揽烂货让工人做。但她却以身作则自己整了台针车跟工人一起做,并且都是挑最难完成的货品,然后把赚到的这些工资平分给组里的工人。

就这样别组的组长在闲聊时,她是在拼命地赶货。后来工人们跟她打成一片,她那个组管理起来比任何组都好。

时间久了工人们的手工也娴熟了不少,速度快了,也就不担心货品的好坏了,慢慢地她没帮忙做也没事了。

在升为车间主任后,厂里在挑先厂长助理时,还在担心她没读几年书不能胜任,所以就让她试用段时间。

可谁知道试用期间她的电脑用得比办公室任何人都顺当,分析问题赶产品进度也不用厂长操心,是厂长助理的不二人选。

听她分析时,我像是在听一个名人分享,她这一步步走过来,除了努力,还有管理的策略及学习的精神。所有的的成功都不可能一成而就,所有的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不管是挫败的经验,还是成功的喜悦。

我的稳定工作不如她的地摊卖货

3、

在我们看来,柳香会珍惜她这份工作,并在这个职位好好发展。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厂长助理做了两年后,她辞职不干了。

我当时以为她是工作上出了差错,或是其他关于工作的什么原因。但都不是,她说她想创业。

我当时骂了她。在我看来,这是多好的锦锈前程。很多人求都求不来。而她跟我讲的是她不想永远给别人打工。

天知道,那时候我们都才二十几岁,她能混出这模样却又放弃,到底是想干嘛。

记得当时她从工厂辞职时,她妈也骂了她,还让我好好劝劝她。但她说她要创业,不再打工。

她当时的这个想法把我吓一跳,我想都不敢想,一个二十出头的黄毛丫头,没背景,没资金,没人脉,她说想创业。

她当时问我:“云,别人不支持我,你可不能反对我啊。”

“那你想怎么创业。”我凝惑。

“摆地摊卖衣服。”

“什么,什么?”我当时以为听错了。

完了,完了,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要去摆地摊。

于是她开始分析给我听。她说他们做的那个工业区,工厂挺多的,没有卖衣服的店,每次务工人员要买衣服时,都得往市区里赶,且市区的衣服贵,对于流水线上的工人来说,消费不起。

她想在工业区以地摊的方式试卖衣服,且他们工厂的人都认识她,这是她的人脉起源。

我当时听说她要摆地摊,强烈反对,我觉得如果说要创业,那就体体面面地开店,摆地摊,多没面子啊!

但她说她不偷不抢的,创业不都得从最底层开始吗。况且刚开始做,不能太冒险,因为一开始整个店面,租房后还得装修,得钱吧,还得房租。当时他们那一段,合同一签,两三年都不好说,万一做不起来,那亏大了。

虽然她分析得在理,我除了反对,还佩服她的勇气。

就这样她开始到处跑市场,考察价格,选货,进货。

而我正安稳地做着我的工作。晚上我追剧的时间,周末我赖床的时间,都是她在选货、进货及摆摊的时间。现在想想,我当时是浪费了多少时间。

那段时间我们联系的极少,她忙她的,而我干着我那所谓的安稳的工作。偶尔周末也会上她的摊点,一来叙叙,二来选选衣服。

说实在,当时我看不上她那边的衣服,质量不怎么样,但价格也低。可是她倒卖得不错,因为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消费也不高,一般都能接受这个档次的衣服。

还真如她所料,她以前厂里的工人都找她消费,且相互推荐介绍,她的生意做得不错。

半年后,在工业区租了两个店面,开始驻店了。因为之前的人脉,开店后比较稳定,生意不错。

生意都有竞争,后来在她的店旁边陆陆续续开了几家服装店。虽说柳香的算是“老牌坊”了,但在几家服装店开业后,她的生意多少会有影响。

于是她开始着手开童装店。

我当时说,你在工业区开童装店卖给谁啊。

她笑我见识短,她说,这边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家里大都有小孩,她们也得给孩子买衣服啊。

我无语,看来真是自己见识短。

就这样,柳香请了人,经营了两家女装店,一家童装店。

生意也还是不错时,她突然告诉我,她说她要把店盘出去,不卖服装了。

我当时一阵狂晕,摸了她的额头:“发烧了吧。”

但她义正言词地告诉我,她真的想把店盘出去了,她分析给我听。之前她卖服装是因为工业区这边没有服装店,务工人员每次购买衣服方便。

而现在附近陆陆续续开起了服装店,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会越来越不好做。

现在凭着她还是老牌坊的时间段把店盘出去,还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然后拿着这笔收入做其他生意。

我听了她的分析,有道理,这样的点子也就她能想得出来。

至于盘店要做什么她都想好了。她说,她打算到县城及我们镇上开母婴店。她观察好了,现在这块市场还不饱和,如果她开连锁店,前景还是有的。

4、

我从不理解她,到佩服,以及现在几乎有点崇拜她。她的这些想法,我从未曾想过,她的这种胆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说是要开母婴店,可是盘了店后,她却应聘到县城的一家母婴连锁店当起了店员。

她说她得先了解这块,从店员先了解最好不过了。因为一般这种母婴连锁店老板会请员工来管理,那员工就需要对产品及店里的经营了解,这是她学习的最好方式。

那段时间我们联系得极少,她说她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这些知识,耗的时间太久对她反而不好。

在半年之后,她从母婴店辞职了,开始了她的另一番创业。

这时候没人敢当面反对她,包括她妈。当然,除了崔促她赶紧找个对象。

我不但不反对,还默默支持她。期待她更精彩的转折,我相信她的能力。

到现在如她所愿,她的母婴连锁已经开了4家,县城、乡镇在慢慢地覆盖蔓延。

最近她告诉她,她准备再扩展婴幼儿游泳馆,需要人手,问我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择推荐一下。

这时候我不再惊讶,因为只有我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的。

这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努力。我努力着我的安稳工作,而她的努力里还有胆识和策略我们无法评判成功的定位,但一定欣赏过程的坚强和不放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