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孩子的自信从哪来
爱你的哼哼
画家陈丹青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出国的时候虽然是个穷小子,但让他吃惊的不是外国的高楼大厦,而是外国年轻人脸上洋溢的自信!他在一次访谈中讲到:中国的大部分家长还没学会怎么做家长,他们很不理性,给孩子们报很多班,让孩子学钢琴,学画画,希望孩子长大后有出息,但大部分孩子长大后依然没出息,所以他们就会不断地骂孩子。
中国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所以家长大部分从小都很自卑,然后他们就把这种自卑传给自己的孩子,孩子接着把这种自卑再传给下一代,所以中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很自卑,不自信的。
我喜欢陈丹青的评价,因为它刺耳,只有真实的话才会刺耳。从我自己出国的感受,这两方面皆有。一个是自己不自信,一踏上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土,我就神经一下子绷紧,首先很自觉的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素质的人,大声说话、随地吐痰这样的毛病一扫而光,这当然是好事,说明我素质还算说得过,至少是有点爱国心,怕丢了老母亲的颜面。只是,这突然提高的素质背后,是我自己的自备,总觉得自己有缺点,一定要掩饰起来。另外就是歪果仁的自信,不光是年轻人,你看那超市里胖乎乎的中年女士,她大方的向你微笑,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分工,让你瞬间体会到生活之中人人平等的乐趣。当然也有宿醉街头的醉汉,和一些肉眼可辨的不友好的人士。他们对自己的卑劣也毫不掩饰,这点真的不如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的好。
那为什么我们骨子里有种自卑?
第一:从历史找原因,简单说近代来,我们太穷,现在也不富裕。
我们说人穷志短,是有道理的。有人会说很多西方国家,丹麦、挪威、新西兰,这些国家都已经开始鄙视富人了,你开豪车人家会觉得你很俗。对的,但是这些国家本身是富有的,国民所享有的福祉和保障允许你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我们自己的一些先富裕起来的人,反而会有一种炫富的报复心理,在全球各处招摇过市。这些人倒是为我们扫除自卑出了一份蛮力。
第二:成年人的成功观,毒害着自己和下一代。
一方面说视功名如粪土,一方面从起跑线开始抢跑。为了所谓的成功,希望孩子好好学习,长大后光宗耀祖让别人看得起。如果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各种谩骂、打击,认为孩子不懂事、不懂感恩,不知好歹,理解不了父母的一片苦心。这样的心,真的苦。
一方面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一方面禁止别人说自己孩子的不是。
谁要是说自己孩子的不是,大部分家长都要跳起来,不论对错,一概跳起来,拉开架势,表明监护权。但换到自己,大多数时候,一个家长见到老师,第一件事就是讲孩子如何如何不好,如何难以管教,很少人从心里认可自己孩子很优秀,就算孩子成绩很好,他们也能挑出孩子的一大堆毛病,然后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是这样,我说我孩子需要锻炼胆量,您要多给他锻炼自己的机会。现在想想,其实是我自己没胆量,现在连锻炼的机会也没了。我们的自卑感是深入骨髓的,一代又一代,都是如此。
这些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生代父母对孩子的自信教育已经有了很大改观。需要注意的是可以矫枉,但不要过正。
一、放松自己的神经,让自己先自信起来
做个理性的家长,你给自己加码,就是给孩子加码。你给孩子报钢琴课,是你自己有个音乐梦还是想看看他对音乐的兴趣,决定了你对这件事的态度,也会影响他的态度。什么叫理性,你可以给孩子报兴趣班,毕竟大环境这样,但你不必给他报很多班,生怕落下了某一项巨大的天赋,浪费了全家光宗耀祖的机会。一个自信的家长,他们更注重孩子的感受,更尊重孩子的想法。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没有理由哪里就变得比别人差。他们不会盲目攀比,不会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小都很阳光自信。
二、中国家长都学会了赞美孩子,但赞美也不能滥用
孩子需要大量的鼓励,不管他们是在学习字母,还是拼读单词。但是,如果我们给予了太多“干得好”之后,或者为了赞美而夸张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开始无视父母的赞美。
如果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赞扬你的孩子。例如,当他吃饭的时候拿了自己的筷子也会给你拿一双,不要感动的老泪纵横,一句“谢谢”就足够。
当孩子做了值得表扬的事情时,试着表扬具体的细节,比如不要说“你的球打得真好”,可以说“你居然把脚步也做的这么合拍,这是打好球重要的基础哦”。
简单地说,你的赞美,应该是两个平等的人的感觉,你赞美的细节,也是确实让你感觉到孩子的优秀之处,有感而发的。不要为了赞美而编造理由。
三、全家都要认真的犯错
心理学教授Kathy Hirsh-Pasek博士说:“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玩游戏和冒险的机会尤其重要,不要让他们感觉到父母会批评或纠正他们做的错事。”她甚至鼓励家长故意在孩子面前犯下自己的小错误。“看到你搞砸了,但是生活仍然照常进行,会让小孩子感觉好多了。”
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自己小心翼翼,即使犯错也急忙掩饰,怕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一个不懂得什么是失败的孩子,怎么去面对失败,纠正错误?
从视频网站上我们国家的年轻人和国外年轻人的玩乐中,我们是不是能够看到差异。我们的孩子大部分是为了搞笑,为了演给别人看。国外的年轻人也是炫青春,但他们更多的是冒险,是创意,是自我的释放。这些年轻人,从小就是熊孩子,长大了才是无所不能的青春年少。我们的,从小是培养能孩子,长大了,也许会变成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