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那些“不科学”画上一个省略号 | 第03篇沙姜鸡养成记

2018-03-06  本文已影响0人  沙姜鸡

“这不科学!”

很多网络流行语会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理解为什么会流行。但这四个字我是服气的——这世界实在太多蹊跷离奇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事情了,而这四个字极具吐槽功能,尽管已经有点过气,但依旧很好用。

(想起这几年养的斗鱼,明明都按热心网友的温馨提示悉心照料了——每3-4天换一次水,每次只换1/2,还特意买了高蛋白的血虫每天定时喂食,还想着冬天买恒温设备。可总是不到一个月就死了。)

最近发出这样的感慨,是源于表弟今年高考,舅舅跟我提到选专业的事情。说是基于我“失败”的选专业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这个命题太大了,而且并不是表弟本人提出的困惑,我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

不过,我很能理解表弟当前的处境。在体制教育的环境成长,极少人会认真考虑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往往到选专业的时候就没有一点头绪。特别是长辈给的意见总是从哪个专业“好就业”出发,而不是从“我”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期待什么出发,这样的意见就更让人拿不定主意。

回想当年,还有一个不科学的地方。在长辈煞有介事地评论“这个不适合女生”“你不擅长那个”时,作为受点拨的一方,即使忍不住翻白眼表示抗议,自信心还是不争气地受创。

但这样的遗憾还不至于痛心疾首的地步——我想说的是,这世界“不科学”的事情太多了,每一个转折点的选择都非常重要,但比纠结“学什么”“怎么学”更重要的,是思考我为什么而学。

举几个例子,说说那些“不科学”的事。

01 大学在BBS上接过一份外快,老板本籍巴西,在美国拿下了3个硕士学位,1个博士学位,然后一个人到了广州做服饰外贸,当时的外快是帮他量衬衫的尺寸(质检)。

02 我一个堂叔,初中毕业后到酒店打工从杂务一直升到大堂经理,工作忙应酬多,业余爱好是练书法。前两年辞去了酒店的工作,现在是区书法协会的理事,开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

03 在西藏的满天繁星下,我曾以伪天文爱好者的身份向同伴科普星星的颜色,从表面温度、光谱类型说到恒星的诞生、死亡,同伴觉得我的天文知识储备简直“匪夷所思”。

04 目前蜂窝两个负责打理微信公众号的,我和圆太太,都是“理工科”出身——我本科读化学,圆太太读工程材料,而现在从事着跟文字、媒体密切相关的工作。

……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例子印证了这几个月经常萦绕在我耳边的话: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未来也是错综复杂的。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以某种方式和我们的未来连结起来,而这样的连结很可能让你觉得“不科学”,但又合情合理,非常奇妙。

不少人问过我,有没有后悔选了化学。我说不后悔,他们却一脸怀疑。可是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怕是不会“懂”星星了,也不会在上了《胶体化学》的课后跟朋友炫耀,“我比你们更懂马蹄糕”——是的,我可以从分子层面理解马蹄糕,起码自己觉得很酷!

所以,纠结“学什么”“学这个有没有用”“我会后悔的”实在没啥意义。

所有的遗憾都源于没有认真思考“我为什么而学”,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只为了学习(拿到毕业证)而学习。结果是,即使每天在实验室埋头苦干,也找不到我期待的“愉悦感”和该有的“使命感”。

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我开始不断尝试,不断地选择、放弃,再选择……这样的彷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最后选择加入蜂窝的原因,我想和孩子一起,面向未来。

而现在,虽然少了一点彷徨,但思考的惰性却已经成了顽固的后遗症。比如,我目前在蜂窝的职能其实还很模糊,但我常常忘记思考,作为个人,我在期待什么,这个团队又可以对我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又比如,面对一个待完成的任务时,会条件反射地列出我要做什么,然后马上执行,而忽略了我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要获得什么。

这样的后果是,第一,屏蔽了在我视线以外的所有可能性;第二,变得盲目而机械地行动。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通常都很让人沮丧。

总而言之,环环相扣的人生固然让人羡慕,但如果真要我总结出什么经验,大概是:当你发现扣不下去时,一定要有重新选择的勇气;当事情变得“不科学”时,不要只加上一个感叹号——不妨画个省略号提醒自己不要放弃思考,提醒有更多的可能性等着自己去探索……

相信自己可以理出一条科学的线索,以另一种路径另一种方式把人生再扣起来。

这是第03篇沙姜鸡养成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