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很高级,但直觉有时更胜一筹
妙荔 爱呀坏生活 5月23日
如何做一个好的决策?
可能我们会想到,那要尽可能地多获取信息,在占据足够多的信息基础上才能得出明智的决策。这一个思路占据了两个关键词,大量信息和逻辑推理。
人类进化到今天,我们是相信我们的聪明是建立在被教育而习得的思维能力上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逻辑思维能力。如果现在说谁脑子混乱,缺乏逻辑,几乎等同于判了对方智商的死刑,简言之就是笨。不会逻辑思维的人无法在智商社会里立足,就像天生残缺、没有奔跑和猎杀能力的原始人,在原始社会是活不过三集的一样。
但事实情况是,我们时常遇到一些无法顺利做出决策的情景,或者说难以做出好决策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是还要遵循占据海量信息然后再不断去比较优劣的原则,还是走向另一面——删减信息,依据直觉?
《直觉》这本书要回答和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作者想要表达就是:依靠经验法则建立起来的直觉有时候比逻辑更能做出好的决策。
人是具有认知启发能力的,经过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大脑已经具备了来自环境和基因共同相互作用下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有时候强大到连我们的意识都无法清晰地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在某些突发情景中会下意识地采取某些行动以回应,而这些回应迅速到逻辑思维是不可能达到的速度。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调查试图告诉我们的是,不要误以为人类越高级,就越要远离直觉的“低级”能力,而迫不及待地拥抱逻辑的大腿。事实上,我们的直觉有时候精确并高效到连“高级”的逻辑都无法理解和解释的程度。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来自于不断进化并镌刻在基因中的直觉能力,并且发掘它的潜力,利用它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包括我自己身上也会遇到,当刚开始学会一项技能或者一个游戏,在不是充分掌握规则和信息的情况下,我反而轻松获得赢面,但随着技能增加,要想再次获得赢面的难度加大。当你刚开始学习打球的时候,或许接球不那么难,你只要专注就好。但随着练习增加,你越是专注于接球,就越是容易失误,反而被莫名地干扰着。这被解释为,“高手们的技能由我们大脑中的无意识部分实施,有意识的思考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
直觉是大脑深层次的运作,当系统化训练开始作用于意识深处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留意到干扰因素,不要让其干扰到打球技能的发挥,而不是放在打球这个事情本身上来,这就是熟手和高手们遭遇到瓶颈时应该寻求的解决方向。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见的,当有心并且拼尽全力去努力促成某件事的时候,反而却办砸了一样。
人类习惯于把问题越弄越复杂,有时候复杂的问题需要复杂的解决方案,但这一原则并不总是能够把人带到正确的境地里,倘若是在不可预测的环境里,反过来做可能才是正确的。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信息对于我们的决策有一种类似于抛物线的作用,手画拙劣示意如下。
信息越多,被坑害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再同时遭遇一个时间压力,那么对于决策有效性的影响差不多就是负值。这时候,发挥和依靠直觉的机会来了。
作者提出一个简明树形原则,即是搜索信息——停止搜索——做出决策。做出决策最好依靠简单的“是”与“否”进行回答得出。
我个人以为,直觉的培养来自于对生活或者专业领域中的观察,许多时候我们对未知领域或者知之甚少的领域的判断,其形成的基础可能来自于不同但熟悉领域中习得的经验法则。
我不能说短短若干年的经验积累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基因,这当然不可能,但镌刻在基因中的一些本能直觉会被激活,如果一定要用语言而不是科学术语来描述的话,可能会听上去有些玄乎,但事实上我们能感应到这种跨领域所带来的相似体验给到的决策系统的支持,却无法清晰地道出其中的逻辑链,也便正是应验了直觉的这一形成和发挥的机制。
做出明智的决策不需要迷信大量的信息占有,适当的“无知”能够给予大脑去发挥认知启发的功能。我们的大脑天生具有遗忘的本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们的认知限制,但从而也保护了我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保护了我们不被海量信息湮没,进而达不到做出果断明智决策的能力。
曾经想起以前在参加比赛或者重要演示场合前,前辈老师常提的一句话,就是放松心态。其实这句看似如同感冒了多喝热水一般废话的话,其自有深意。那就是遗忘。忘掉你曾经接受过的大量训练,忘掉自己是个专业选手,忘掉身上所有的技能,遗忘带来的是不被过度专注的注意力所干扰,反而能够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