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食堂生活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戴子2号

    从学生到教师,似乎这一生与食堂便已缘定三生了,回望过去三十多年的食堂生涯,虽然依稀还记得每个食堂都会有油渍渍的餐桌,奇葩的菜味,非健康的搭配,板着脸的食堂阿姨,但几经过滤,留下的却是年少成长中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体验和岁月感怀……

      三年级,转到了当时传说市里比较有名的小学,也正是因为三年级,所以被学校告知:学校场地有限,按理只能允许一二年级小朋友中午留校用餐,其他年级的学生如果要留校用餐必须承担搬碗搬盆,饭后整理打扫等劳动。所以每日中午,就能看到男生们三三两两,抬着和他们差不多高的饭桶和菜盆,晃晃悠悠从食堂到教室,而女生们,比如我,就会在饭后挥舞着油腻的抹布一边和同学嬉闹着,一边清理着桌上的残渣汤水,叽叽喳喳,好不热闹。记得那时菜式是没得选的,想要喝上一碗最爱的青菜细圆糊涂面,便只能期盼着,等待着……

      就这么期盼着,等待着,小学结束了,升入的初中也算是当地的名校。人多窗口少,似乎是每个学校食堂的共有特征,所以每次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必是百米冲刺的号令。而那些不幸被英语老师留下重默的同学,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绝尘而去的背影,思考着书包里储备的干粮是否还充足……但到了食堂,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快乐进餐,这取决于你是否能遇到一位和善耐心的食堂阿姨,容你在有限的两三个菜式中“挑三拣四”;更取决于你进餐时是否挑了到一个“幸运”的位置,而不会被别人不小心打翻的汤汁洒到。但不论是拥挤还是脏乱,也不论是否健康,是否卫生,反正这校园的一隅,毕竟成为了一片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大声说话,放肆玩笑的“乐土”。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高中,便是住校,食堂就餐的频率便瞬间被拉高至极限,由每日一餐变为了每日四餐——早中晚外加晚自习结束后的夜宵。毕竟是千人以上的食堂,菜式品种也成倍增加,面条、馄饨等小食也成了常规项目,最赞的要数夜宵的那碗肉汤拌面,再撒上一层辣椒油,不用其他配菜,呼噜呼噜,一口气便能吃个精光。但也因菜式的多样,伙食的价格也开始有了层级的分化,高中的食堂似乎没有了小学初中的平静,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父母的优待也让我一向衣食无忧,所以这种不平静,于我,并不深刻。直到多年后翻开《平凡的世界》,看到这样的描述:“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它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于是乎,回忆中关于高中食堂的那些许暗涌,似乎一下子恍然大悟了。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照

      最精彩的莫过于大学的食堂,就拿华师大中山路的校区来说,河东、河西以及丽娃三大食堂,里面各地各色小食也应有尽有。即便如此,还是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美食的追求,往学校河西食堂校门后走,那里的美食街,烧烤摊依然日日人满为患。虽然电话中,老妈也常唠叨在外饮食要健康,但电话一挂,室友一声吆喝,便又成群向校外的烧烤摊奔去了。

      工作后,学校食堂依然是每日饮食的主战场,身份却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只不过由于编制满额,我没有再次走进曾经的初中母校,进入了一所农村初中。幸得这几年国家对于教育的大力投资,虽时农村初中但教学硬件条件和各种业务研究并不比城里的名校差,但唯独伙食,始终还是保留了农村的水平,从老师到学生,菜式一律固定统一,一荤一素,有了蛋便没了肉,一只未煮透而带有血丝的鸡腿也能让孩子欢欣不已。一切生活的不如意,在师生间都化为了“友爱”的对话:

师:鸡腿要不要?

生:要!

师:作业做不做?

生:做!

        其实就以现在浙江农村的条件而言,这些孩子们都不缺吃穿,家里吃得也精细,对这样的伙食自然也是不满的,但农村的孩子似乎挺习惯生活中出现各种“不满”,一边嘴里嚷嚷着不好吃,一边还是会就着简陋的菜式,大口大口得把满满一碗饭扒拉进胃里。毕竟他们知道,学校不是餐馆,能吃,吃饱便足矣。

        然后,就到了永外的食堂,也或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一直觉得,就初中而言,永外的食堂无论是菜式还是食堂服务都是让我惊叹的,每日至少十种左右菜式挑选,荤素各占一半,且大厨手艺也是在线的节奏,清新亮丽的餐具,干净整齐的桌椅,还有真诚的食堂阿姨,和文明懂礼的孩子们……所以每日的食堂之行,总是令人期待而欢快的。

        如今,回望过去,从一个学校辗转至另一个学校,似乎食堂总是那个食堂,有长长的队伍,有不喜欢的菜式,有千遍一律的厌烦,但无论是简陋,拥挤还是千遍一律,都已成为当年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是一直信奉着宋濂的那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今回想起来,当时的不快也好,生气也好,抱怨也好,都已烟消云散了,而今回味时,都只剩下对当岁年少青春的怀念和对那段努力拼搏岁月的感谢。也或许生活的精彩的就在于此,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不如意,会有各种烦恼,但也正是这些零零碎碎的烦恼让我们学着成长,学着面对,学着适应,学着调节。

        岁月已逝,但青春的印记却愈发清晰,相信多年后的我们,再次相遇,一定会亲切的问一句:还记得当年食堂里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