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最近看了一本书《我的父亲母亲》,里面记述的是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家们笔下父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没有过多富丽堂皇的话语,只有最朴实的话语,却恰恰代表着最深沉无声的爱。正如中国无数父母心中传统的观念:厚爱无需多言全融于心底。
是的,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是独生女,自小习惯孤独,理所当然接受父母百分之百的爱,闲来时我总会渴望有个弟弟或妹妹,哪怕是为了与我争夺父母的爱,哪怕只是为了与我吵架。渐渐的,我习惯了,我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天马行空,我不爱主动不善言辞,当我在社交场合畏首畏尾时,有时我会迁怒般把自己的沉默归咎于父母身上,其实不过是我习惯把自己的依赖全投放在父母身上而已。父母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讲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体现在每一顿饭,每一次叮嘱,每一个眼神里……
父亲的爱是严厉而轻松的。他一向望女成凤,小时候每天午睡前他都会拿着一本诗集躺在我床边念诗给我听并要求我跟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每一天我都伴随着父亲悠长的念诗声中安然睡去。对父亲的极度依赖,我是肆无忌惮的,以至于在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在我明白要离开父亲面对一群陌生的同学与老师时,我不管不顾的哭闹把父亲拖在课室里陪我度过开学第一天,在小时候我仗着父亲的宠溺似乎通过撒娇或者哭闹总能得到我想要的。印象中最深刻父亲唯一一次打我是在幼儿园的年纪,我已忘了我因犯了什么错惹怒了一向与人为善的父亲,他打了我一个耳光,当时的我脸上火辣辣的哭得撕心裂肺,可父亲却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哄我,不知为何小小年纪的我竟学到了八点档电视剧的剧情,在父亲走出门后我把房间的门和窗户都锁上,在惊动了爷爷奶奶和大伯伯母后,未经大脑思考的我学着电视剧那个小女孩对父亲哭喊:“你不是我的爸爸!”我越长大越对这句话久久不能忘怀,当时天真为是的我必定深深伤了父亲的心吧!小时候父亲总以我成绩为傲,我终究令他渐渐失望了,以叛逆、以忽略、以沉默。我慢慢长大了,父亲教会了我如何珍惜后竟离我渐行渐远了。
母亲的爱是高调而无私的。因早年打工母亲缺席了我的童年,在我六年级的时候她终于归来伴我成长,但我始终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把母亲融入我的世界。母亲较于强势,只要是她认为好的便会强施加于我,虽然事后多数证明她是对的,但我无端的就少了许多选择的余地。父亲善于精打细算,买东西时他必先经过仔细推敲,母亲则执著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凡是看上的东西无论多贵她都会买下来以免错过,夹在两人中间的我也未觉不是一种乐趣。母亲把最好的都给了我,我喜欢吃的饭菜她就经常做直到我吃腻,她常说:“要不是因为你是我女儿,我才懒得对一个人这么好。”最近一次打电话中,我告诉她我周末做兼职能赚钱了,她先是高兴下一秒便是无休止的担心我的安全。每次通话她都问我什么时候放假回家,言语间无不透露出她对我的盼意,我在大学追求精彩的世界,而故乡的母亲带着盼望过着近乎重复的生活,我却只能只能责怪自己还没有能力让母亲一直陪在我身边。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的爱,永远犹过之而无不及。
我的拙笔还远写不出父母对我万分之一的爱,步入大学三个多月,人静时只觉得自己是大海的一抹行舟,而我没有指南针,所以我忽喜、忽怒、忽忧、忽慰,如一锅烧开的水冒着无数的水泡。如遇风浪,这抹行舟仅想回到避风港去寻找给我的暖意与慰藉,去拥抱爱我如生命的父母。
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当真如此。
By 明君 2016.12.19
若无闲事挂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