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知识的正确姿势
今天,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非常容易,每天听本书,大牛的线上课,订阅名家的专栏,参加学习社群,等等等等,轻松又高效。
果真如此吗?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将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观看演示等,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分别是5%,10%,20%,30%。
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等,学习内容的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
对比我们今天经常用到的学习方式,我们经常用到的听书,属于听讲,每天听一本书,一年能听300多本,这种方式看似高效,其实是将自己放在了学习的最浅层,能给自己留下的知识量非常非常少。
读纸版书或者电子书,如果不能回顾和思考,知识的留存率也很低。更糟的是,有一些人会盲目的追求读书的速度和数量,好像很勤奋,但低质量的勤奋,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给读过的书做思维导图或者框架笔记,也只是简单的搬运过程。虽然算是主动学习,但并没有让知识在自己的思维里发生转变,也不可取。
如果你读完书,能够实践书中的内容,哪怕只有一两个点,那也是非常不容易,因为实践的那一刻,书中的内容就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改变,这是知识的转化。
自己做到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能将知识传递给更多人,那就更了不起了。当你尝试你就会发现,明明自己想的很清楚,讲出来就支支吾吾,十分不顺畅。这种困难才是深度学习真正的开始。因为你需要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知识,如果你做到了,你就把新知识纳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可能在此过程中创造出新知识。
浅层次的学习满足输入,深度的学习注重输出。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是做到了获取知识,而没有将这些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融合,所以忘的很快。只有我们有过实践,有过深入的思考,让那些新知识在我们的思维里生根,这个知识才算是我们的。
逼迫自己高质量的获取知识,才是成长之道!
正确的行动都很难。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情往往没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