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结
对于发生在2015年的哈尔滨2.1大火,我印象深刻的是有5个年轻的消防员被夺去了生命,灾情通报中“领导重视”的八股通稿引发舆情轩然大波,还有,一个在现场的官员穿了一件价值不菲的羽绒衣,被网友热炒了一阵子,我没有想到,有一位年轻的消防警官竟然也在这次事件的舆论中受到伤害,两年多过去,伤口依旧,难以愈合。
他是哈尔滨消防支队某大队教导员X,今天上午,在天津消防警官培训基地,我给他们上完课,他和我聊起,希望我帮他分析一下,他错在了什么地方, 怎么说才对。
我于是完整看了当时采访的视频,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大火发生的当晚是冬夜,哈尔滨的温度是零下25度,在现场,消防官兵脚下踩着近20公分的冰水混合的路面,在摇摇欲坠的楼体前,以接力的方式与火海奋战,他们换下来的消防服上形成了厚厚的一层冰壳,在现场500多消防指战员中,记者发现了一名穿着单鞋的指挥员踩在冰冷的水里,没几分钟鞋子就冻住了,于是,就对这位与众不同的指挥员进行了采访。
这时,大家应该能想到了,这位指挥员,就是X。
采访中,X说,我是从家来的,不是我值班,也不是我辖区,出来的时候,我媳妇儿嘱咐我说,你应该去,快去,一定注意安全。我在家实在坐不住了,就赶过来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就这么几句话,让自己的内心从此结上了疙瘩,放不下,也打不开。
外媒报道说,中国的消防官员在救火的时候不戴头盔,不穿靴子,质疑中国消防救援的专业性。
X说,我要去的原因有三,一、我是全省第一个学习建筑倒塌救援的,全省的建筑倒塌救援都是我教的,我怕他们救不出来,救人时再塌或救完后建筑再发生坍塌。二、我原在特勤工作12年,特种特大火灾我都是以突击队出现的,因此觉得这次我也应该上。三、当了这些年兵,有战友出事了,而且在场救火也有我曾经带过的两个兄弟,所以希望能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安全情况。
听完,我的鼻子有点酸,这是真的责任,真的情怀,但是,为什么他会从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呢?
其实,上午上课的时候,我已经讲到了这个问题,也就是舍己救人和科学救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都提倡舍己救人,但是,在今天的专业应急救援中,舍己救人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比如,地震之后蜂拥而至的志愿者们,情怀无疑是高尚的,但客观上却可能阻塞交通,给救援增加新的麻烦,如果地震发生在玉树这样的高原地区,除了阻塞交通之外,这些热心的志愿者们更可能会因为高原反应而成为新的救援对象,而对专业的救援队员而言,更应该着眼于救援的科学性,这就是外媒所质疑的救援专业性问题。
近年来,在中国的舆论场上,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的案例有很多,原因也各不相同,但X的遭遇很有意思,他没有错,他的行为倒退20年,甚至10年,甚至可能会被塑造成为一位英雄,但是今天,由于观念在变迁,由于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环境,他的见义勇为竟然导致他有了心理阴影,挥之而不去。
我说,这个没关系的,现在我们大家都面临着如何适应和融入危机传播的国际化语境中去的问题,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吸取教训,学习成长的机会。
X说,我们支队长说不应该提媳妇这茬儿,应该主要说有战友牺牲了,主动要来救战友。觉得提家人太小气了,消防军人应该以百姓安全和社会安全为主。
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2010年的“感谢门”事件。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周洋在夺金后说:“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这样一句既朴实,又感人的大实话,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看来却有一点不妥当,他批评到:“小孩儿有些心里话没有表述出来。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完感谢父母就完了。”
有评论认为,周洋得奖后首先感谢父母,这是人之常情,而对于国家,她虽然没有说出“感谢国家”,但实际上早已把内心的感谢化作了实际行动——在温哥华冬奥会上,18岁的周洋以一敌三压倒三位韩国选手,赢得中国冬奥历史上首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成为中国冬奥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得主。这种勇于拼搏、为国争先的行动,难道不是对国家培养的最好感谢吗?
于是,我对X说,你提媳妇儿没错,很人性化的表达,没有任何问题,不要为此而有心理负担。
过了一会,X回复说,谢谢王老师,这个结2年了,一直都在,感谢老师帮我解开这个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