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的 3(13)

2020-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人步履

今天学习《医疗通知50讲》第3章 13 .治疗: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

治疗的本质就是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匹配。

1、治疗的核心问题是目标问题,医生治病首先需要定目标,以目标为导向。

比如,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患有白癜风,他的治疗经历“白变黑、黑变白”,他的治疗目标不是治愈白癜风,而是能演出。

2,患者需求决定治疗目标,患者需求不同,目标不同,治疗方案也会不同,医学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最佳解决方案,医生需要根据患者需求设计不同的治疗目标。

比如刘翔的跟腱点末梢病,因为刘翔的需求是带伤也要比赛,而选择了非手术疗法,尽管最后这种方法还是失败了,但是他做出了努力。

3,患者需求与医学目标不同,是一种主观要求,不客观也不精确,需要医生用客观的数据和指标去匹配。

比如,先天性聋哑,孩子父母的需求是让孩子听得见,会说话。医学的目标就是保证声音和正常转化和传导,让孩子可以产生听觉,是客观数据和指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植入人工耳蜗。

4,患者需求和预期目标,也会产生冲突,很多时候患者的需求会受到一些水平,身体条件,经济社会以及法律和伦理的制约。冲突不是永远的,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生会用可以量化的、客观的、标准化的医学目标去逼近患者需求。

比如先天性无子宫的女性,需求是想自己生个孩子,就在以前,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医生水平也达不到,患者需求,医学目标冲突。

随着医学的发展,2015年,中国第一例(全球第14例)移植子宫成功孕育健康孩子。

我们迷恋妙手回春的那一刻。

所以我们抓住每分每秒。

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让这个人过得更好。

———阿图·葛文德

课后精选留言三则:

1,薄世宁

有很多同学问我为啥医学通识课一上来就把五大基础共识的认知交付出来。其实这五大共识就是整个医学通识的内核,每一节课都体现了共识。具体到这节课。

1.生命第一:活着,质量(人工耳蜗,杰克逊),价值(杰克逊,刘翔)

2.自我修复:白癜风病人就是自我修复垮了,黑色素没办法合成了,所以医学就只能让病人外表尽量接近正常。先天性聋哑,自己没办法修复,医学就用人工耳蜗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自我修复功能差,就做不到治愈。所以我们就不断调整目标。

3.疾病终生相伴:白癜风。糖尿病,高血压……

4.科学人文:你说让病人可以听到,让刘翔可以跑,让杰克逊可以演出,是科学的人文吗?用痛点麻痹的技术,移植子宫的技术,用正畸让人更美,是人文的科学吗?

5.联盟:在疾病面前,医患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所以医患是联盟,在治疗期间就是共同体。医学,就是用联盟的表现形式,用治疗,去匹配目标。

2,这篇内容很高级也很接地气,让我真正了解了治疗的目的,以前总觉得神秘莫测,高不可攀。

经老师这么一分钟我终于明白了。医疗就是医学治疗手段和患者个人需求的互动,现在社会多种多样,每个人对自己的需求不一样,导致一定会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比如我就是医学院的,我们已经达成的共识是吸烟有害健康,而且会增大患癌症的风险,我猜我身边的医生们也知道这个,但医生里面吸烟的也还真不少。

就像有时候有些年轻女性她们就是不适合怀孕的,但她们认为要是没有孩子那自己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她们会果断选择怀孕生育,尽管最后可能会面临着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灵魂拷问。

还有就是对有些老人来说要是患了癌症,医生诊断出治疗后还有十年的生存期,那家人就很配合医生治疗,该化疗化疗该手术手术,这是一种方式。

要是诊断后发现还有三个月,那很可能会是,问问老人还有啥想吃的想看的,有啥没了的心愿赶紧了了吧!也就别强迫自己接受治疗了。

看吧,需求不同,治疗方式会完全不同。

3,今天薄世宁老师讲的,又回到了医学认知的基础——科学和人文的综合。

医生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面临患者诉求和实际情况中做一个权衡。古时候说,不为良医,变为良相。个人觉得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不管是施政者还是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做着近乎相同的事,在复杂矛盾体中选择最优。

没有人文的科学就是冷漠。医生和患者是一个联盟,医生要解决的,除了要考虑到患者的这样一个身体因素,还应该考虑到他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说:“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在保证的活下去这样一个基本条件之后,还必须考虑到患者自身的一个社会的属性和社会的要求。为病人找到生命的尊严,找到支持生命的意义,本身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所以,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具有人文和科学两重复杂程度,才能很好地克服不确定性,才能在患者的身体需求和自己的社会属性中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

之前老师您说过,医生和患者是一个联盟。依我浅见,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医生和患者就是一个相互选择和共同进化的过程。

首先是医生,从希波克拉底医学学派的神秘主义到盖伦的四体液学说的建立,再到后来从实验的角度,创立了生理学,正式开启真正的医学的科学伟大时代的生理学大师哈维,还是病理学的开山鼻祖莫尔加尼,还是1818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医生开始接触到病人的温度,听听病人内心真实的声音,再到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有完整体系的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建立,还是到未来的信息智能医学,都在不停地往前发展。

在另一头,医疗过程病人也是我们的合伙人。

因此,医学,从另一方面讲就是一门人文学科。

应该充分考虑到病人的感受,不管是在乳腺癌手术时,充分考虑到患者对美的诉求和对癌症用的控制,这些都需要医生具有强大的综合能力。

这几天上医学伦理课,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医生都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社科素养。

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讲,“幸福关乎一个人希望活着的理由。那些理由不仅仅是在生命的尽头或者是身体衰弱时才变得紧要,而是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紧要。”

医学同样如此,我们存在的意义,最终目的就是符合患者的需求。

最后,相信医学在蛇杖的传人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奋斗下,从原始走上科学现代化,也比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