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

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

2022-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瑾言_lw999

《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今日读书摘录:

        新颖,巧,应该说是艺术性的一个方面;阅读教学中的写的训练,不游离于课文之外,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想,这是艺术性的更重要的方面。

        凡是没有把事物写尽的课文,我大都让学生补写。但有一条原则,即补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头脑中有的,或者利用其他手段( 如图画等)提供给学生,不能让学生做无米之炊。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大人的天性。没有模仿,人类便不会有今天。清人余学成说:“学文之事, 可授者规矩方圆,不可授者,心营意造。”我们模仿的是写法,是文章构成的一般形式, 而不是抄袭。至于“心营意造",则要看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认识水平,这是仿不来的。迁移性仿写符合小学生学习写作的规律,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读写结合的形式之一。不过,它讲究的是读与写的结合点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的选择。前者要巧,后者要新,否则,就无艺术性可言。

        席间,朱教授对我们说:“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着三少: 读书少,思考少,写得少。尤其是写,几乎没有。学语文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但这四者不是平起平坐的,以读写为主。因为学生进了学校,就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的,不读不写怎么能行?古人的“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的经验不能忘,要很好地继承。”

        我是认准了这个理儿。所以,我教每一篇课文都尽量安排写的训练。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上,我信奉周德藩主任常讲的一句话: “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气候,形成语文能力。

学习所思:

        写的训练不可少,多写多练,学生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现在的孩子,受网络诱惑,缺少创新思维和自我思考的空间,如果学校不多多训练他们各方面能力,许多孩子在家沉浸手机无法自拔,那孩子焉能知识能力双提升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