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宗元的文章——《种树郭橐驼传》,文章在《古文观止·卷九》中有收录。
顾名思义,这是一篇传文,给一个以种树为业的唤作郭橐驼的人写的,当然了,这个郭橐驼并不是什么颇负盛名的人物,所从事的也不是世俗所认为的很光辉很“高大上”的职业。那么,作者为什么给他写传呢?传文中又写了什么呢?
且看文章第一段: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从第一段中我们可以知道郭橐驼的基本信息。
郭橐驼的真实名字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因为他弯腰驼背像骆驼那样,所以人家便给他取外号为“橐驼”(骆驼),然而郭橐驼没有生气反而欣然接受,这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洒脱大度。
郭橐驼的家乡是丰乐乡,在长安西边,其以种树为业。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郭橐驼在种树方面可谓是业内名手,因此长安城的富贵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观赏就会找他。此外,那些种植果树的人也会找他,没办法,他太会种树了,不管怎样的树经他之手总能存活并且长得高大葳蕤,结的果实也多。
郭橐驼在种树这行俨然是翘楚,同行没有比得上他的。
于是便有人来向他取经,那么郭橐驼是如何回答的呢?
且看文章第二段: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郭橐驼表示:我种树种得好并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们尽性生长罢了。种植树木,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些做好之后就应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反之,有的人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种好之后又频繁去看,忧虑太多,更过分的是抓破它的树皮来检验它是否存活,摇动树干来观察它是否松弛,这样就宠溺过分了,背离了树木的生长规律和天性,如此表面上说是爱护树木实质上是害了树木。
总之,郭橐驼表示自己并没有什么法宝秘诀来让树木长得那么好。
这段文字里面有涉及到或者说是可以延伸出农业、生物方面的知识,我也不懂,也不知道种一棵树前前后后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但是郭橐驼所说的要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呢,他说种好了之后就再也不管它,我不是很认同,我觉得还是要管的,只不过不能过分关心吧,不然容易忧虑,容易患得患失,容易适得其反。
听完郭橐驼的回答,问的人又说了,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管理百姓上来可以吗?那么郭橐驼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且看文章第三段: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郭橐驼说,自己就一种树的,不懂什么做官治民之道。然而话锋一转,郭橐驼说自己经常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频繁地发号施令,表面上像是为百姓好,不断地叮嘱百姓做好分内之事,实质上给百姓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灾难,让百姓疲惫,无暇顾及农忙等事,如此可行乎?
问的人知道郭橐驼想表达什么意思,所以非常高兴,本来是问如何养树的,结果得治民之术,能不乐乎,正如最后一段中写道: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有感于斯,作者便记录下这件事,以供官吏们参考借鉴。
读完文章,我觉得这虽说是传文,但其实更像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种树和治国安民的相似之理,即不要过分干扰树木的生长,也不要过分干扰百姓。文章很深入人心,因为它并不是通篇大道理,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通过故事让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此外,文章的语言流畅,也很有气势,尤其是文中的排比句,读起来酣畅淋漓。
郭橐驼看似“一问三不知”,其实“大智若愚”,而他所表达的观点也正是作者柳宗元的政治革新思想。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两个关键词——天性和引导。
首先是“天性”。
郭橐驼说要顺应树木的天性,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的生长、发展规律,是不能忽略的,那么人也是一样,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不去关注。由此我想到的一个现象是父母给孩子报了太多兴趣班,现在经济发展了,教育也跟上了,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比如书法、钢琴、绘画、写作、学科辅导班等等。如果小孩子愿意那么可能会好些,可是如果孩子并不愿意并不感兴趣而是被逼着去那就难免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孩子学了太多,玩的时间几乎没有,周末几乎都在去兴趣班辅导班的路上,这样是不可取的。孩子受到的干扰太多,处理不好,反而起反作用,妨害其自身的发展。另外我还想到,父母抚育孩子如果像种树那样担心这担心那,那也不可取,该放手的就放手。
因此,我要说的第二个关键词就出来了。
种树也好,治民也好,教育也好,要顺应其发展规律,要重视其生长天性,但不是说要“摆烂”,不是说要放任自流,“引导”还是很重要的。引导,不是不管,也不是过分干预干扰,而是适当地合理地给予人或事物的帮助。
因此,还是努力做一个懂得人、物的天性的引导者吧,种树的农民也好,孩子的父母也好,学生的老师也好,百姓的父母官也好,努力让你所关心的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