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读书读书笔记

管理你的精力,而非时间——《精力管理》读书笔记(二)

2017-09-25  本文已影响396人  陈小汐2017

第三部分:如何系统地提升精力管理的能力?

明确目标:知道什么最重要,才能全情投入

上个部分,我们提到了,为自己的价值观而活,能为精力提供强大的动力。这里谈到的明确“目标”,指的就是与价值观指向的目标,即“使命感”。使命只能由自己定义。正如维克多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的:人类不应该询问生活的意义,因为他自己才是需要做出回答的人。他只能为自己的生活作答,并负起相应的责任。作者强调,只有我们将使命感从负面变成正面、从外部转向内部、从自我变成他人时,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强大、持久的精力。


确定积极的目标

作者对目标进行了分类:积极的目标和消极的目标。书中讲得比较抽象,我觉得用另一个事例更好理解。

我曾参加过前麦肯锡合伙人、盖茨基金会李一诺的线下课时,她讲道“焦虑”的原因让我深受触动:

人为什么焦虑,会不快乐?是因为很多人奋斗的目标是恐惧,害怕没钱、没地位,害怕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一面害怕一面往前走。所以他们活在焦虑之中,哪怕有所得,也没有真正快乐。

而有的人,他们奋斗的目标是爱,他们爱自己、完全地接纳了自己;爱社会、爱世界,所以他们能够平和,能够快乐。

所以书中说的“当目标感从消极流向积极、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它就成为生活中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就很好理解了,消极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内耗,消耗我们的精力;而积极的目标,则会产生动力。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将注意力从内心的威胁转化为变好变强的挑战和机遇,将生存动机从恐惧转化为人生的意义,从更高维度来看待当下。那么,我们就不会纠结于眼前的困难,更有勇气和动力做我们的事情。

将目标由外部转移到内心

成年后,我们经常会惊叹,为什么小孩子的精力那么旺盛呢?哪怕是一个小玻璃珠、一片小树叶,他们也能兴趣盎然。很简单,因为他们喜欢。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他们找到一群兴高采烈玩游戏的小朋友,许诺他们,如果他们完成了游戏中的任务便会获得奖励。

玩自己高兴的事情,还能获得奖励,听起来很不错吧?孩子们应该会更加乐此不疲了吧?试验的结果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哪怕是自己原本喜欢的游戏,一旦与外部奖励联系起来,他们对的兴趣就会消失。因为,他们做游戏的动力变为了获得奖励。

因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人们可以被物质奖励或外部激励所驱使,但只有在自由选择并享受事物本身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有更多的热情,从中获得乐趣。

我们做一件事情,外在动机包括金钱、认同感、社会地位、权力、爱情等等,获得外在激励会损害我们的内在动机。真正的内在动机,包括兴趣、满足感,才能够提供持久的动力。

激发内在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什么是自己最珍视的品质?

2.我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这些品质?

3.如果不符合,我要怎样调整。

举个例子,我对当前的工作环境不满意,我觉得工作没有前景、周围的同事都是负能量,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于是对自己的任务敷衍塞责,明明没干什么事情,但是一天下来还是会特别累。这个时候,我要停下来,想一想:

我看重什么品质,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认真、负责)

但是我现在所做所为违背了这些品质,那我要调整自己:我工作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我是为了自己的成长、为了......

这样想着,我便又有了动力,不再无精打采。接下来,我就要开始认真做事情,使自己的行为与价值一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