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文品文章池5000+持钻作者创作园每天写1000字

《赶时间的人》‖一个坎坷的写作之路

2023-06-09  本文已影响0人  冯菇凉

文/菇凉

有人说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月亮与六便士只得两选一,但是我读了《追时间的人》后,发现作者王计兵才是现实生活里追月亮的人,一边艰难的捡起地上的六便士,一边守护着心中的那个月亮。

王计兵是一个外卖员,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首《赶时间的人》火爆了圈子,博主陈天华的一次转发火爆网络,阅读量高达2000万,从此一个外卖员火了起来。

有人说:痛苦是创作的源泉,最惊艳的作品都是在最低潮的时候产生的。

《赶时间的人》是作者在某次送外卖中,因顾客连续两次都给错地址,王计兵反复三次爬六楼,最后一次爬上六楼,送完餐后导致三个订单全部超时。他一一向顾客道了歉,不需要做出过多的解释,因为这就是他的工作。

看到这里时,我特别佩服王计兵的耐力,以及容忍之心。下班的路上王计兵写了《赶时间的人》

从空气里赶出风
从风里赶出刀子
从骨头里赶出火
从火里赶出水
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
每天我都能遇到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
用双脚锤击大地
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

都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说起王计兵的经历,就会懂得作者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贴近生活的诗歌,因为他认真生活,勇敢爱着,在磨难里成长,在苦难里开花。

那一年王计兵十九岁,就跟着上了工地,成了建筑队里最年轻的农民工。建筑队里的农民工大多是中年人,日常谈论的话题都是关于家长里短、江湖义气及女人的话题。无法参与他们话题的讨论,甚至时常成为他们消遣打牙祭的对象。

从那时起,王计兵变得越来越沉默,直到在旧书摊里看书里看书,最后再和他们一起返回工棚,那段时间读的书特别杂,遇到什么就读什么,也时常一个故事读到一半,第二天书就没了

次数多了,就产生了续写故事的念头,夹杂着作者一些感受和联想,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无意识写作的习惯。

用作者的话说那个时间段是在打工期间最快乐的时间。

后来,在家乡后面的沂河里捞沙,那段是作者前半生最艰苦的日子。长时间地浸泡在流水里捞沙,皮肤会变得柔软。沙子在流水里不停地经过,和身体产生摩擦,像砂纸一样打磨着皮肤。

最痛苦的是结束一天的捞沙工作后,手和脚往外渗着血,捞沙人的枕头不是枕在头下,而是垫在脚踝处,为了避免双脚和床铺发生接触。那种疼就像是平时割破了手,然后撒上了辣椒粉的那种火辣辣的疼。

那时候,读书写字愈发成为作者生活里最需要的一部分。

父亲给了他二十元钱,让其去集镇上买一件毛衣,而作者前后去了三次,三次买回了三蛇皮袋的图书,最后父亲不得不亲自去集市为其买回毛衣。

读到这里,我看到了太多爱书如命的文学前辈们,余华,梁晓声以及肖复兴的影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一本杂志的扉页上看到了投稿地址。就像一个溺水者发现了一块木板一般兴奋,开始大量投稿,没想到一投即中,由于都是反映村庄里的一些真实事件,那时写作手法还很稚嫩,一眼就能看出小说中的原型,因此得罪了一些乡亲,甚至和父亲争吵。

正当作者准备放手大干一场时,在桃花开到大雪纷飞,每天除了捞沙之外,都窝在这间小屋里写作。不停地修改,不停地写,后来便有谣言传出,说其精神不正常。父母深为担忧,父子之间冲突的事还是发生了。

为了体验小说写到主人公的丧亲之痛时,作者穿了一身白色的衣服,白色的鞋子,模拟披麻戴孝,彻底激怒了父亲。二十万字的小说手稿不见了,连同那个小屋一起成了灰烬。

那是1992年,对于作者来说没有了小说与写作的冬天特别地寒冷而漫长。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和父亲说过一句话。

直到25年后,一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时候,接到徐州市作家协会打来的电话。被父亲听到,才坦白又开始写作了,父亲沉默了好久:然后说,我耽搁了你这么多年。”

作者的写作道路上的困难并非如此,婚后答应父母不在写作,好好娶妻生子。然而仍然放不下心心念念的写作,于是重新记录起所思,所想,每当写出一些闪亮的句子,都会兴高采烈地念给我爱人听。

开始时,爱人还敷衍敷衍,渐渐就表现出了一种反感。在家人的认知里,一个男人可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哪怕粗犷得像个土匪,也绝不可以多愁善感地闷在一个角落里写作。她甚至偏执地认为,写作是一种心思狭隘的行为。

从此,作者再也没有向任何家人透露我内心对写作的渴望,生活中最近的人至此成为我写作中最远的人。

在山东打工期间,每天天一亮就开车出发,天黑收车回工棚,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每天晚上都会记录一些当天发生的事情,添加一些自己的见解评论,并且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文学化的处理,让它接近于小说的创作。每完成一篇,都会念给工友听,念完就随手丢进灶台,当做引纸。

七年间,先后有两位车友因翻车失去生命。作者在悲伤中解散了车队,各自回家。生意失败,再次转行,来到水乡江南的昆山寻找生活的出路开始了摆地摊,节俭的日子。

爱人看摊,作者就蹬着三轮四处捡拾破烂,靠拾荒维持生活。人在困境的时候,思想却总是特别地活跃。那段时间似乎是作者创作上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一有空闲就不停地写,有时甚至一天能写出来好几篇类似于散文的文章。

但是,这种都是在家人反感,私底下偷偷写的。那时候都是写在顺手捡来的纸张上,纸箱子上,卖废品时顺便就把它卖掉。

这么多年,无论多苦,王计兵都没有放弃写作,对于他来说,最困难的时候,写作是唯一在内心深处可以给他带来快乐的动作。

有人问王计兵为什么经历了那么多苦涩,还能写下如此温柔的诗句?王计兵回答:因为笨拙。

王计兵说:“如果说生命是空地的话,诗歌是落在我空地上的一场大雪。它不能改变任何,或者说阳光出来,它会让我更加泥泞,但它至少带给我精彩。它让我的空白变得不是真正的空白,是‘白’得精彩。”

王计兵在序言里说:每一次写作就像照一次镜子,都是我对自我的一次对话、审视和定位,她会不断地提醒我要做一个好人,不断地修正我的过失。

在十平米出租屋内看《草叶集》的许立志,在矿洞里读《资本论》的陈年喜,在QQ空间开始写诗的王计兵——他们都是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真正的诗人。

阅读《赶时间的人》其实不只是在阅读诗,也是在阅读王计兵的人生经历,阅读王计兵对写作的执着,阅读王计兵对生活的爱,对平凡世界细微的观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一个用体力榨出生命水分的外卖员,一个对写作执着的外卖诗人王计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