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搞笑的

珍爱生命,远离斗图

2017-03-01  本文已影响63人  JudeArcturus

斗图,顾名思义就是斗嘴的图片。近几年来,暴走表情广泛的遍布于网络,网民们大多用作斗图。一般常见于QQ、微信。——百度百科

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微信没图都不会聊天了?能让微信群热闹起来的东西,除了红包,就是斗图了。一群吃瓜群众强势围观擂台上斗图的参赛选手,你来我往,妙趣横生,令人捧腹。遇到新鲜的图,赶紧收藏下来充实自己的“弹药库”,壮大自己的战斗力量。

这些图形象、生动、意味深长而又富有动感,确实是相当吸引人的表达方式。但是我感到了一丝不安。

这丝不安由来已久:我大学的时候,恰逢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日新月异的手机硬件、层出不穷的智能应用、丰富多彩的资讯新闻,极大地冲击着我的生活。现在想来,那段时间真是相当的颓废:每天上课躲在最后一排刷新闻、刷朋友圈、刷人人网,在极度碎片化的信息里徘徊,如此循环往复。一天下来,既不知道要干什么,也不知道听了什么,简直是一种混沌的状态。

然后LOL开始兴起,电子竞技开始兴起,直播开始兴起。和我状态类似的人不在少数,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些东西上面。

由于看了太多的段子,打了太多的游戏,刷了太多的新闻。有一天,我突然就觉得这一切变得非常的无趣:每个人都说着相似的语言,每个段子都是相似的讨论,每把对局都是类似的手段。再没有什么新鲜玩意足以刺激到我了。

那个时候,或者直到现在,很多东西都没变过了:称赞只会用“666”,表达震惊只会用“卧槽”,标题党们不是震惊就是不转不是xx人,营销号们依然是打着情色的擦边球骗点击率,朋友圈除了点赞还是点赞。我感觉到一个原始的、鲁莽的灵魂在横冲直撞,既不轻盈,也没有优雅之感。

有几个问题可以扪心自问:当你描述一个物体或者事物时,你能想到多少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使用图片,是否还有表达和沟通的冲动?究竟是什么,在影响你的语言表达方式?

《乌合之众》这本书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解释这种情况。因为人的从众心态,如果不是有意控制,很容易就会被群体带动。而能够影响群体的,不会是理性,也不会是逻辑,只会是愤怒、欲望这些原始的基本情绪。舆论真的很容易被引导!

另一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自己获取的,必须经过大量的积累和训练才能成长。相反,图片相较而言就容易了许多。更形象,更方便,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不容易因为笨嘴拙舌闹出洋相,诱发挫败感。人性是懒惰的,拿来主义盛行,在对语言没有刻意要求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去使用这种“成本低”的沟通方式。

不可否认,这种新颖的交流方式已经成了潮流,但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再次回想之前的那几个问题。难道你真的真的放任这些表情包侵蚀你本来就不太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了吗?

真要严肃地思考这个话题,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算不算是一种“表情包?”花了几千年时间抽象、简化、整理,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这算不算开历史的倒车?

珍爱生命,远离斗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