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摔跤吧!爸爸》|有一种爱叫:父母逼你学才艺

2017-05-10  本文已影响205人  迟文心

​​​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不单是中国家长的爱好。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里也有这样一位父亲马哈维亚。一个前摔跤运动员,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追逐世界级金牌的梦想,只能寄望于有个儿子帮他圆梦。可惜造化弄人,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故事就是这么开始的。有一天,大女儿、二女儿把邻居家的男孩打得鼻青脸肿,邻居上门告状让这位父亲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培养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当时的印度,尚没有女性摔跤运动员。

父亲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天赋。.jpg

这位父亲开始各种“逼女儿”:他亲自搭建了一个摔跤场,拉着两个女儿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训练;女儿抱怨在泥地里摔跤让她们头发上长了虱子,他干脆请人将她两的头发剃短了。就连电影配乐都唱道:“爸爸是独裁者,爸爸在虐待我们”。故事的结局,当然是两个女儿最终都拿到了世界级金牌。

父亲亲自教授技巧.jpg

同样是逼着子女学才艺,为什么马哈维亚培养出了世界冠军,而身为家长的我们只是想多培养孩子兴趣却总被现实打脸。孩子不是带着情绪学,就是抵触反抗干脆不学。区别可能就在于故事的男主人公给了孩子高质量的尊重、陪伴和爱。
爱是尊重孩子独特的天赋。天赋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往往是孩子最感兴趣、最擅长的事情,但它很难一眼就发现。从两个女儿讲述和邻家男生打架过程时眉飞色舞的神情中,马哈维亚看到了孩子的优势,也看到了圆自己梦的希望。然而,这究竟是女儿的天赋还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马哈维亚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去验证,如果不行就不再勉强孩子。现实中,家长很难做到这一点,一味灌输努力就会成功的观念,结果孩子学得特别痛苦,大多数半途而废。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训练.gif

爱是帮助孩子打开自我驱动的大门。孩子被动的应付,可能是因为缺乏内在的动力。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高强度的练习让两个女儿觉得苦不堪言,甚至在朋友的婚礼上吐槽父亲的不近人情。然而,新娘子的一席话触动了她们。新娘子说,“你们的父亲让你们拥有自己的生活,为了你们和全世界对抗,忍受嘲笑。真希望我的爸爸能这样对我,这样在14岁就不会去给一个根本不认识的男人做妻子,从此相夫教子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二天,大女儿吉塔主动问父亲是否可以参加比赛,这是她第一次真心实意地想成为一名摔跤运动员。帮父亲圆梦只是一个理由,改变命运是姐妹两才是成为摔跤运动员的内在驱动力。有了强大的自我驱动,自然更勤奋刻苦,一路升级打怪直至站上最高等级的竞技场。

大女儿在对决中挑战了父亲的权威.jpg

爱是高质量的陪伴。与直接将孩子送去兴趣班相比,马哈维亚这个父亲当得实在辛苦。孩子小的时候,他亲自上场教会她们基本技能;比赛时出谋划策加油鼓励;即便大女儿不留情面地挑战了他的权威,在最需要时他还是收拾行李来到她身边。为了帮助女儿晋级,上了年纪的他包下整个录像厅研究外国选手的比赛视频,边看边做笔记,然后通过电话指导女儿。然而,爱终究是要放手。在女儿刚开始训练时,马哈维亚就将她们推下水,告诉她们“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我只能教你如何去战斗,而真正战场上的,只有靠你自己”。也正是这句话让大女儿吉塔在奥运会中战胜强大的对手,成为印度第一个摔跤冠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身为家长,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和他一起全身心投入在当下,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去拼搏历练。即便写书法成不了王羲之,弹钢琴成不了郎朗,但这个过程你和他共同经历的喜悦和苦涩都将成为孩子前进路上的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