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43年前的1月8日,一代伟人周恩来离世,数亿中国人陷入巨大悲痛。
前一天晚上11点多,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说了最后一句话:“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说完这句话,他的眼睛,却一直望向门口。
值班医生知道他的心思,跟他说:“总理啊,你有事吗,你还是找大姐?大姐已经走了。”
他吃力的摇了摇头,意思是不找了,但就这样睁着眼睛到第二天凌晨,不愿睡觉。
上午9点57分,这双眼睛永远闭上了,再也看不到他最深爱的祖国,最深爱的人。
事后,医护人员都十分后悔,大家知道总理睁着眼睛来回看,一定是在找大姐。
但谁也没想到这是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大姐邓颖超,这个与总理风雨一生的伴侣,终是没能见上总理最后一面。
邓颖超赶到病房后,哆嗦的双手摸着周总理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恩来,你走了……”
那一份伟大,世人皆知;那一份深情,穿透时光。
数十年过去,再次回顾他们的爱情,依然会觉得满屏温情,热泪盈眶。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时期,一牵手就是一生。
初遇时,周恩来21岁,邓颖超15岁。
21岁的他,留日归来,风度翩翩,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撰写的以《革心!革新!》为题的发刊词,轰动一时。作为校友,他“天天到南开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5岁的她,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是“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演讲队长,经常在天津大街小巷进行革命宣传。她擅长文艺活动,经常女扮男装演新剧。
邓颖超后来回忆说,他们初次见面彼此有印象,但是淡淡的,她第一反应就是周恩来长得很漂亮,但从未想过,这个有才有貌又文质彬彬的男生,会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
可人生的很多结合,就是充满了意外。
相识一年后,周恩来赴法国巴黎留学,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
那时他们之间因志向相同,已经有了深厚的友谊,所以经常书信来往,但仅限于革命战友关系,并没有升温到爱情。
而爱情来得很意外,也很突然。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这封情书,寥寥几字,却一下子击中了邓颖超,看着明信片上漂亮的字和深情的告白,让她觉得即意外,又惊恐。
很快周恩来对于邓颖超的疑惑给出了解释,非常明确地说,自己的择偶标准,是能经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以及惊涛骇浪的伴侣。
在周恩来眼里“坚持革命”的小超,不仅拥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还有对革命的忠诚和坚持,她就是自己于人海茫茫中寻找的终身伴侣。
对于他们的爱情,很多人觉得“不般配”,这主要源于两人的外貌,周恩来被称为“民国四大美男子”,颜值逆天,而邓颖超的外貌似乎不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
对于这种说法,邓颖超说:“我们也没有计较谁的长相,恩来长得比我漂亮,我长得并不漂亮。”
虽然长相不是世俗人期待的,但能够被周恩来看上的女子,必定有其不凡之处。
1925年8月7日下午, 一艘由上海开往广州的客轮,在广州的码头上徐徐停泊。
船上有一位白衫黑裙、一身女教师装束女孩,那就是年轻的邓颖超,她从北洋军阀的统治和通缉下,风尘仆仆赶来广州。
此时的邓颖超已和周恩来离别5年,她是来跟他结婚的。可提着手提箱的她,在拥挤的广州码头找来找去,也没看见周恩来的影子,只好雇了一辆黄包车车,按通信地址寻找。
原来,周恩来那天特别忙,给了秘书陈赓一张照片,让他帮自己去接,并告诉秘书“这还是我去法国留学前她送我的。这就要看你的眼力了。”
可怜的陈赓拿着一张如同博物馆的旧照片,望穿了眼睛也没接到他的“准师娘”。回到住处,才发现新娘子自己找到家了。
当天,周恩来顾不上和邓颖超说话,直接到广州区委员会开会去了,当天晚上也没回来。
第二天,邓颖超也到广东区委报到去了,开始接受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她和周恩来当天晚上才算真正见面。
也就是这一天,他们结婚了。没有什么仪式,也没请什么客人。就在柔和的灯光下,许下了一生的誓言。
黄埔军校的同事和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家都闹着见新娘子,起哄要他们请客。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在广州北京路上的太平餐馆请大家吃了一顿西餐,这顿饭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的婚宴。
当天赴宴的人员有何应钦、钱大钧、张治中、恽代英、熊雄、陈赓等,刚到广州的李富春和蔡畅也赶来参加了,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张治中要邓颖超介绍恋爱经过,因为邓颖超个子矮,客人起哄让她站在板凳上,当时周恩来特别担心,怕她应付不了。
但见过世面的邓颖超怎么会被这几个客人吓倒,她很爽快地站在板凳上,用洪亮的嗓门把他们相识、相爱的经过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还把周恩来写在明信片上的一首诗背了出来。
在场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纷纷称赞邓颖超不愧是周恩来的妻子,果然有胆有识。
抗战时期,周邓夫妇到国统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夫唱妇随,密切配合,被新闻媒体誉为“双星交辉”。
很多人都说,他们的革命战友关系大于男女之情,可当他们的书信发表后,着实给让世人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
1942年,周总理在一封信的末尾写下:“望你珍摄,吻你万千!”而邓颖超则更加温柔似水,回信道:“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1944年,周总理赴重庆谈判,邓颖超接连去信三封:
你走了三天了。我可想你得太!这回分别不比往回,并非惜别深深,而是思恋殷殷!
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亦带走了!
深深地吻你!轻轻地吻你!窑内暖融融的,愿你能快回来享受一些温暖啊!
祝福你,热吻你!
他们的深情不仅仅存在书信里,在生活中同样如此。
有一次总理在新六所办了一夜公,天亮时走出楼门,发现地上落满了雪。本来要回去睡觉的他,突然让秘书给邓颖超打个电话,说有事找她。
邓颖超急匆匆赶来,进门就问:“什么事呀?”
周恩来却拉着邓颖超就往外走,说:“边走边说。”
两人走了一会,邓颖超又语气急促地问:“到底什么事呀?”
总理不紧不慢地回答:“请你来踏雪。”
邓颖超讶异又感动地说:“我以为你有什么大事……”
总理却一本正经地说:“这事儿不小啊,你是喜欢踏雪的。”
说完两人无言依偎,手牵手在雪中行走,时而沉默不语,时而交头接耳地交谈,雪地上了留下二人的脚印,有种一夜和你走到白头的感觉。
如果说年轻时的浪漫是人的天性,那能将浪漫一直保持到晚年,不得不说这样的爱情,才可称之为人间真爱。
1969年,俩人都已步入花甲之年,一次周总理从越南办完事回来,刚一进门,邓颖超就从沙发上站起来了,三步并做两步的跑到总理面前,欢天喜地地说:
“哎呀,老头子,你可回来了,你得亲我一下,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在越南亲吻那么多漂亮的女孩子,你得同我拥抱,同我亲吻!”
当时听得在场的工作人员目瞪口呆,而总理却哈哈大笑两声,立马把邓颖超揽在怀里,俩人温柔地拥抱,还深情地亲吻了一下。
可以说,周总理和邓颖超才是最懂得浪漫的一对夫妻。
总理平时日理万机,俩人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而且作息也不一样,经常是总理回来,邓颖超就睡了,而邓颖超起床时,总理还在休息,纵然在一个屋檐下,沟通的方式却多数是电话和纸条。
但只要有时间,他们就经常一起手牵手散步、赏花、看戏,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在一起的时间,他们的感情自始至终都保持着热恋状态,那么浓烈,又那么纯粹。
都说做伟人背后的女人是很辛苦的,邓颖超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工作态度上,都丝毫不逊色于总理,但建国后,她几乎没担任重要职务。
其实,毛泽东主席曾提议让邓颖超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体通过,周恩来一人驳回,甚至压下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令,对于这些,邓颖超无怨亦无悔,她理解总理的心思,更甘愿做丈夫背后的女人。
他们携手半个世纪,经历过战乱,也牵手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一生说尽了情话,视彼此如生命,周总理曾说:“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生命的最后阶段,一次总理醒来,紧紧地握住了老伴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小声说:“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
邓颖超轻轻点头,温柔地看着总理,轻轻地回答:“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那一肚子想说而不能说的话,他们彼此都懂。
总理逝世的第12年,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了篇散文,文中写到: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
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1992年,在周总理去世的第十六年,邓颖超也离去了,她生前交代,自己死后要用总理曾经用过的骨灰盒,像他一样把骨灰撒向江河。
他们的爱情,也终于一起汇入了时代的江河。
他们一生波澜壮阔,一起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爱情在轰轰烈烈的历史面前,似乎显得很微小,但却是这样的微小,比伟大更要动人。
在那个年代,没有鲜花,没有钻戒,没有誓言,但牵了手就是一辈子,过着过着就白了头。
他们用行动,告诉了大家什么是承诺,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爱。
那一份牵挂,柔情中带着宏大的时代烙印。
那一份相守,平淡里伴着炙热的家国情怀。
而今天,我们不仅纪念周总理,更纪念他们的爱情:
总理,你看,你教给我们后人的,我们都还记得。
注:1.本文首发于“砍柴书院”平台,个别字句有调整。2.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