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2《天生非此》第五章:我们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2018-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白兔的奶糖工坊

1、家庭剧中的“我” 

孩子在家庭中习得和形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有关,而这种养育方式可能会在兄弟姐妹中产生差异,最常见的导致差异的因素有:

●孩子的出生顺序(排行)

●孩子的性别

●偏爱

●同胞竞争

●污名化(父母对孩子的抛弃/忽视)

而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则更多的和父母童年时的遭遇有关。

作者将一个家庭的生活历程比喻为一出家庭剧,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父母小时候在自己的家庭中扮演了他们的角色,而成家后,又把这种角色代入新的家庭剧中,成为了剧作的主导。

虽然有时,我们则会突然脱离剧情,成为一个旁观的观众,看出了一些剧情的隐喻,或者意识到有那么一出剧。但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有意无意地处于角色的笼罩下,茫然地跟着剧情的安排,演绎着“自己”的人生。

2、童年经历与成年后著作/生活态度的相关性

书中,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两个英国的育儿作家:Penny Leach与Gina Fort Leach所处的童年环境是,父亲比较专制,且不太喜欢她,而母亲则比较偏爱和支持她。而Fort所处的童年环境是,父亲离开了家庭,母亲有抑郁症,她一直对母亲表现出极大的关心,无法和母亲很好的脱离,因而长大后分开后经常处于失眠的状态。

两位作家的童年环境截然不同,前者更多感受到的是母亲的关爱和支持,享受和母亲在一起的感觉,而后者则觉得和母亲在一起让她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因此,她们最终支持的育儿观点也截然不同。

Leach更支持亲密育儿,认为孩子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及时响应,应该更多的以孩子为中心,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而Fort则更多地认为,母亲的状态和夫妻关系更重要,并坚持认为,母亲应该帮助孩子和自己分开,及早让孩子建立规律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独立,从而可以避免母亲陷入精神崩溃的境地。

虽然Fort的观点被大部分支持亲密育儿的人所反对,但她自己认为,自己是在帮助妈妈们,避免她们的孩子走自己儿时的路。

作者分析了两人童年经历和所处的家庭角色,都与日后他们支持的育儿观点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其实,不仅是童年经历会对育儿理论产生影响,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也会有一定的相关性。

比如说,工业时代和女性独立浪潮,可能会推动育儿理论走“让孩子早日独立”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女性劳动力更快回归工作岗位。

再比如,女权主义的发展,会推动一些让女孩更勤奋的观点诞生,以对抗性别歧视的差异化结果。

至于文化背景,信奉个人主义的社会,更主流的观点是让孩子独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信奉集体主义的社会,则可能更推崇让孩子中庸一点,融入集体。

对于我们普通父母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从小被很好的包容和对待,我们会更支持让孩子做自己;如果我们从小被严厉管教,那么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就该被严厉对待,而选择专制的教育理念。

当然,结果也有可能正好相反,比如,我们认为父母对自己太严厉,则希望孩子可以过得自由一点;或者,我们觉得父母对我们太宽松,则希望对孩子严厉一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