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赏析:一首欢快纯美的歌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哦,香雪》是作家铁凝的成名短篇小说。1982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3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全文转载了《哦,香雪》这篇小说。这是对作者莫大的肯定和荣誉。
《哦,香雪》作者以动人的笔墨,深情的语言,诗一样的文字,描绘了一群山村姑娘对了解山外的世界、过上一种文明、富裕和幸福生活的向往。香雪是那群年轻姑娘其中的一个。17岁的香雪,用40个鸡蛋,走30里夜路换来了一个她向往已久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这是一种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交换吗?
不,香雪看得更远。
她换回来的是一个灿烂的明天。当她手举着铅笔盒,走完30里艰难的夜路,与前来迎接她的姑娘们汇合时,她"感到心里很满足"。她说:“我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看不起……”
香雪的这种天真、纯朴、热情和对未来的热切追求,不能不叫人感动。通过香雪,作者替那些荒山皱褶里的香雪们发出来深沉的呼唤:哦,香雪!香雪!对香雪的那种纯真、执着追求给予了诗化的赞美。
小说文笔流畅,似一条涓涓流淌的清澈的小溪;又似一首欢快纯美的赞歌。特别是景物描写更能凸显人物内心活动。
还有开头看起来很精巧的一个比喻:
“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皱褶”一词用得十分精巧形象,如实写出了山村之小和群山之连绵。
比如香雪一个人在西山口下车,面对空旷的站台黑魆魆的林子,内心的感到孤单和恐惧。这时作者这样描写: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当她仔细打量这个铅笔盒并放了自己的一盒擦脸油进去,铅笔盒发出“哒哒”的声响,她才真正觉得这个铅笔盒是属于自己了,顿时,心里敞亮了些,不再感到害怕,此时对景物的描写又是: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还有对比描写和动作描写既简明又欢快。比如说台儿沟有无火车通过的对比:
从前,台儿沟人利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的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得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姻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简简单单的几个动词“扔下”、“梳妆打扮”“洗净”“穿出”“换上新鞋”“涂点胭脂”“跑去”就把姑娘们慌了神急切想去火车站看火车的心情写得生动无比,好像姑娘们就在面前似的。
小说人物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刻画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上学的地方是离台儿沟15里的公社,那里的同学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问香雪每天吃几餐饭,使用什么铅笔盒,还在香雪面前摆弄得泡沫塑料铅笔盒哒哒乱响。一是显摆二是轻视香雪来自小地方没见过世面。下面一段对于香雪的心里描写为后来她不顾危险跳上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去用40个鸡蛋交换一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埋下伏笔:
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
当她独自一个人走在寂静的铁轨上,想象着台儿沟未来的光景不再是火车只停留一分钟而是更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40个鸡蛋没了怎么向父母交代?到底还的值不值?于是香雪这样安慰自己:
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作者就是这样将人物内心和与她的行为结合来完美塑造这个人物。令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另外小说对于这群姑娘的语言动作描写符合她们的人设和身份,所以读来宛如一股清泉涤荡着美好的心灵。似乎她们在站台上叽叽喳喳的争论笑闹打趣像一串银铃回响在树林山间。让人不由得多看她们几眼。
小说构思精巧。
火车只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就在这一分钟里发生的事,通过姑娘们的眼睛、通过她们的视角、语言、动作等来反映出她们急于探求外面新鲜事物和信息的热情,表现出小山村的姑娘们探索和追求外面世界的美好和新奇的主动性。
又因为主人公香雪最感兴趣的是要换回一个磁铁泡沫铅笔盒,故而踏上火车而没有及时下车被拉到下一站再独自夜行30里回来,凸显她是一个追求先进文化的自尊心很强的勇敢的姑娘。
小说立意深远。
一列火车连接起了小山村与外界的信息。这不仅说明了国家的运输能力逐渐发达先进,连这个不起眼的台儿沟,已经能够通车还停留一分钟。
就这一分钟,打破了这个小乡村的宁静,也吸引一群十七八岁乡村姑娘,她们感到好奇和新鲜,说明她们追求新事物的热情和勇气。
特别是香雪勇敢地上车交换了一个心仪的一个自动铅笔盒,说明了她追求文明先进的决心,以及维护自尊的勇气。原本可以白送给她的,可香雪是不会白拿人家东西的人。“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说明香雪是一个诚实自尊的姑娘。
香雪是一个眼睛像水晶一样的姑娘,有着“一分钟前才诞生”的脸蛋,柔软得宛若红缎的嘴唇,一看她的眼睛你就不相信世界上还会“上当”,你看她的嘴唇,你的情感立即“美好”起来。她是一名学生,有着同本村辍学姑娘本质的“区别”。
就是这点“区别”,她就自然而然地“特别”起来了。她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铅笔盒,于是就有了想得到的冲动,怎样才能“得到”呢?她发现在车下她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有了想上车的“想法”……
下车后的香雪,心里升腾的东西足以让她徒步30里而无悔。
得到一个铅笔盒,不光是为了女孩子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铅笔盒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力量。有了“铅笔盒”,她还怕夜的黑暗吗?有了铅笔盒,她还怕路的长远吗?有了铅笔盒她就有了勇气和力量……
作者铁凝对《哦,香雪》自评:
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能感觉到生活本身那叫人心酸的严峻吗?能唤起我们年轻一代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吗?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作家孙犁:《谈铁凝新作<哦,香雪>》: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哦,香雪》是成功的,它成就了作家,成就了无数个“香雪”和像“香雪”一样的山村女孩,以及所有农村的、城市的青年男女,为了理想,为了更加文明的新生活努力奋斗。
所以,我很喜欢铁凝的这篇短篇小说。读来美好而热烈,细腻又悠远,明快而深刻,似一首欢快纯美的歌,涤荡心灵,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