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木子美
她是为数不多我欣赏的“网红”
说说木子美【转自】沈嘉柯
大多数观众们热爱木子美的性情话题,各种战斗各种撕,我其实对这些兴趣不大。这主要还是因为以前的工作就是在心理咨询杂志,千奇百怪的故事见多了,脱敏了。
人,看起来复杂,却又那么简单。比如“贵圈真乱”这个词,在发明之前,人类就是这样的,哪有什么例外。
只不过别的圈子里只睡不说也不写。而写东西的圈子里,特别喜欢写出来,一般这么标记熟人的,这人我睡过,那个我没睡。他们彼此自由,随心所欲,万事万物就这么迅速厌倦,陷入永恒的困局。文学就是体现这么一回事。《红楼梦》里的贾母说得直白:打小儿世人就这么过来的。
好像是好几年前吧。印象中七八年前,新浪才开始做微博没多久,我赞叹羡慕过木子美,用的是个很老土的形容词。然后黄佟佟说,我帮你转告给她。之后黄老师真的就转告了,结果……当然意料之中,木老师客气地婉拒了赞叹,不接受定义。我反而松一口气。我不过是随便感叹,算不得准,不接受才好。
再说说木老师最近撕司机的媳妇,很多平时不转发也不评论木子美的作家朋友,也忍不住开腔了。以至于我的大学师弟都来问我这么看这事,可见影响面太广了。但我真的对她的情事,不大关心。
我不懂木子美,也没见过真人。我不大像江湖中人,喜欢拜码头。到目前为止,就是微博上偶尔相互转发过几条。
我感兴趣的,是她生活缝隙里泄露的一些真实细节,很微小,一般没人在意,但我有时候会忽然被刺痛一下,感动了。比如,在她撕司机媳妇的时候,突然发微博来了一句:“我任何时候都会好好吃饭。”
木老师呀,再怎么悲伤、绝望、泣不成声、生离死别,跟司机折腾,跟母亲吵架寒心,心爱的猫病死了,等等等等,她还是没有停止工作,还在炒股、接小广告、跟各种人撕,不放过热点,并且成为各种热点。天塌下来,还是要好好吃饭。
上一个给我这种感觉的人,是金庸。金庸的大儿子査传侠,在19岁的时候,跟女友吵架,自杀了。金庸说:“我记得接到大儿子在美国过世的消息后好难过,但那天还要继续在报馆写社评,一面写一面流泪。一直都很伤心,还是要写。”
金庸在丧子之后,给《倚天屠龙记》新修版写后记,感叹说,“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真实的人生中,金庸接到儿子的死讯,却还要写社评,工作不能断。伤心欲绝,但还是要边写边流泪。
读到这种细节的时候,我就会被感动。既然写字,也算同类了。同类能明白同类。我觉得吧,这种感觉,真的只有过于敏感的人才懂。而过于敏感的人,难免诉诸文字。心理学里管这叫升华机制。
很多人小时候考试写作文,被折磨虐心,老师总是要求末尾记得升华主题。以至于看到“升华”两个字,会产生生理性厌恶。
写作天赋,其实就是过度敏感。写作必须完成升华,不然就白写了。升华不是去编造你自己没有的悲喜和道理应付考试交差,“升华”就是如实如常说出你那一刻的感受。不管你是什么心思,多么古灵精怪,擅长多少花样,你仍然只能对自己诚实。
该怎么形容我的这种感受呢?
大概就是,你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已经失去或者死去,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加痛苦悲哀。从此以后,无论你经历什么悲苦,发生什么心碎的事,无论你怎么声嘶力竭地大哭,或者缄默沉闷、大悲无声,你的内心最深处,是平静的哀伤。
在我人生中至为哀伤的时刻,漆黑深夜中,我独自一个人坐在台阶上,看了很久的月亮,一脸的泪。然后回家继续写稿吃宵夜。所以我看见她那句“好好吃饭”,就被戳中了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