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艾粄青团
梦蝶讲述
清明时节,艾粄,是传统客家人每家每户都会做的一款传统美食。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跟着长辈们过热闹的清明节吗?
我们一大群孩子们,三五成队的去采摘鲜嫩的艾草和各种鲜嫩的叶子。采回来洗干净后放太阳下晒干,然后再把它和着糯米用碾米机碾成粉,那绿色的糯米粉再晒干,因为糯米要前一天放水去浸泡,然后再捞起来滴干水分,这样把它打成粉后做出来的粄就更滑嫩。
现在的人有很多不一样的做法。他们把采摘回来的艾草和那些新鲜的嫩叶子,洗干净后放锅中煮熟,然后捞起来沥干水份,但煮艾草的水一定要保留备用。现在我们用更传统的做法,将煮熟的艾草剁成细细的绿绿的泥状,其实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当你觉得艾草泥剁的够碎够烂了,就可以合着煮艾草的水,再加上糯米粉和在一起拌成团。
如果你喜欢里面包裹着芝麻、花生、腰果的也不难,需要事先把这些食材准备好。然后我们把准备好的芝麻、红豆、花生、腰果等馅料包进里面,再用粄印捏成圆形状,也可以直接用手把它粘贴成圆的或是扁的,随你喜欢的样式来做。以前在盆底垫粽叶,现在一般都不用了,直接在盆底上抹点油就行了,做的时候要一个挨一个摆好,然后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艾粄熟了,打开锅盖时那种香真是诱惑人,真可谓是芳香满屋,轻轻的咬上一口,细腻软润,余香袅袅, 让你吃上一个还想两个呢。
小时候的我们,总希望奶奶做多一些艾粄,因为摊凉后的艾粄亦可煎着吃,想想那味道就流口水,那特别的香,那特别的年龄,现在想起来它香的可是一种情感啊!如今虽然街上天天有艾粄卖,样子虽然相同,但那味道好像不一样,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年龄不同,口味也产生了变化。
想想小时候,每到清明那天看到刚刚蒸好的艾粄,仿佛像碧绿的玉石,透着股清香,夹杂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每一块精致的艾粄,我们都想把它珍藏起来。因为吃在嘴里清香滑糯的感觉,实在让人觉得你拿山珍海味我都不换,口感独特的客家艾叛,吃了一个想两个,特别是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客家人,特别重视清明节这种艾粄。
今天的我们,都要向以前的长辈们致敬。感谢她们的聪明和智慧,感谢她们不辞劳苦的备齐各种食材,再加上独到的手艺,留住了这份田园深处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