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除了泸定桥,还有这些美食!

2017-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泸中陈健

前几期文章,我们聊了泸定的山山水水,讲了妙趣横生的泸定话,其实这个西南边陲小城,更为吸引人的是它独特的老味道,令人垂涎三尺,难以割舍。

文章传送门:

走,到泸定去看桥

这些泸定话,你听得懂啵?

农家小院那么美,不去看看要后悔

喷香的元子(音译)敞开抢

“元子来喽!”

顷刻间,不分男女长幼,眼观一处、运力于手,争先恐后地举箸下筷,谁夹得准、夹得快、夹得多,谁就最荣光!

那夹得多而洋洋得意的神态,夹得少甚至一块也没夹到的懊恼、后悔的模样,似乎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办酒席吃酒碗时,餐桌上大多都有一碗元子。说起元子,当数冷碛镇的最有名:精瘦肉剁成馅,加入碘盐、生姜末、鸡蛋清,至于需要调和多少粉面、豆腐,那是最为考验厨师的技艺水平了。

均匀地铺在有底衬纱布的蒸格上,大火蒸熟;临出笼前,抹上鸡蛋的蛋黄液,再蒸一小会儿;讲究的还要点上食品红。

最好是选用霜雪浸染过的白菜炒断生,装碗;碗边四周依次码放一圈下大上尖的长三角形元子,如蒜瓣抱柱围坐,又如众星拱月一般团团围住,再上笼屉蒸熟——热气腾腾的味道里自然又多了一丝菜蔬的清香、甘甜。

连渣菜(音译)汤汤好清香

“瓜菜半年粮”,既不需要太多的米粒,又能填饱饥饿的肚子,那饭菜合一的连渣菜就是厨房里最好的选择了。

初夏时节,边坡地角的南瓜花儿次第开放,田埂上的豆荚一天天地鼓涨起来了。

把刚剥出的青豆米(嫩黄豆)在石磨上推成浆,倒进滚开的稀饭里一起熬煮;稍后加入洋芋丝和嫩南瓜丝,在将要起锅前撒一把刚摘下的南瓜花——色香味俱佳!

舀在碗里,鹅黄色的花瓣、青绿色的豆浆、白色软糯的米粒、黄黄绿绿的菜丝,汤汤水水、有菜有饭……

只管囫囵吞枣、风卷残云般地倒下肚去,连吃三碗方罢休,既饱肚子又饱口福还解馋,很是惬意。

火烧子馍馍真硬扎

粗糙的玉米面,在巧妇的手里也能做出好吃的香饽饽。

豆泡子揉进玉米面,做出来的饼子贴在热锅边,定型之际已是八分熟,再埋进灶膛的余碳热灰里,十多分钟后掏出来就大功告成了,过程越是简单,越是考验你的功力。

边吹边拍、三吹三打,去掉灰烬:壳硬、皮焦黄、香味四溢。掰开馍馍,热气飘升;咬下一口,酥脆有声;咀嚼之时,玉米的醇甜厚味和豆香味在唇齿间瞬时弥漫开来!

下地劳作,上山砍柴,上学读书,带上一块火烧子玉米馍馍,保管你一天到晚都有精气神。

现在,虽说已不再依靠这个馍馍来充饥解乏,但是大家对它怀旧心切,热情不减。拐进农家小院,必定要叫上几块火烧子馍馍,掰开来,细嚼慢咽,越嚼越香,越吃越有味。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音译)

四川人的生活,无辣不活,无酸不欢。

几截干辣椒、葱段或是蒜苗清炒酸菜,酸菜包子,酸菜蒸肉,酸菜鱼,酸菜炒腊肉,尤其是熬煎猪大肠来炒酸菜后打一锅干二季豆玉米面汤汤,或是煮一盆酸菜汤连锅面,撒上几颗葱花儿或者一撮芫荽,那个味道哦香飘十里,勾魂摄魄,不得了!

这个小城,也有自己的酸菜味道:

秋天的菜园里,大都栽有枝叶壮硕的青菜。将宽大肥厚的青菜叶洗净泥沙、荡去灰尘,放入大锅沸水中焯煮几分钟后迅速捞出,放置在木盆、大桶里,浇上浓稠的酸菜原液,轻敷上几叶酸菜后合上盖子,放在阴凉处。待几日后,捞出已然变色的酸菜叶子,总有粘稠的酸液缓缓淌下,随风飘散而不易断线,那就是上好的活酸菜了。

一个“活”字,你就知道有多酸了!两腮生津,撕下一块或是夹上一筷、啜上一小口,一股醇厚的酸味马上刺激口腔味蕾,酸爽清香、不甜不咸,滑溜下肚,回味悠长。

新鲜酸菜叶子搭在院坝四周的柴草上,挂在小树的枝桠上,晾晒干透后就是易于储存但风味不减的干酸菜了。

麻糖花花(音译)糯又香

寒冬腊月,熬麻糖,打花花。

浸泡小麦,长出麦芽后磨成浆夜,混合玉米面,大火煮开,过滤,熬糖,炒糖。三五个小孩看着大人在灶台前后忙碌着,往往会主动上前添柴加火,满眼期待。

大人用木制铲子在锅里用力地铲来铲去,等到水汽散尽后,舀取沸腾冒泡的金黄色麻糖,取其中一部分:

用涂抹过熟清油的短木棍挂起来,用力拉长、叠加、再扯长……渐渐地由黄变白,由软变硬,放在撒有熟面粉的簸箕里冷却后,就制成了香甜的麻糖:带着麦芽糖的清香,玉米的回甜,一直甜到心坎里。

另一部分糖浆,趁热倒进炒制过的天须粒、花生、核桃仁里混合搅拌,香气扑鼻!再放进特制的木匣里:

用力捶、打、挤、压,待糖浆、坚果的混合物慢慢晾冷后,先切成条状,再斜切成滚刀或是片状,一个个三角立体的或是一片片黏在一起的天须(坚果)麻糖花花就出炉了!这些花花,既有麻糖的甘甜,又多了一份香醇、酥脆和嚼劲。

看着没牙的老妪蠕动着干瘪的嘴,听着小孩欢愉的笑,瞬间觉得腊月寒天的日子里全是甜!

泸定的老味道哟,数都数不清:

岚安的老腊肉、化林坪的盐白菜、建设村的任家玉米馍馍;锅圈子、金裹银面饭、玉米面搅团、嫩玉米水粑子、洋芋粉煎蛋皮、瓜瓜洋芋二季豆;沟边坡地上的刺巴泡儿、马璇子.......

泸定无数的老味道,早已渗入脑海,生长成绵绵不绝的乡思乡情,伴随着一代代泸定人跨出大山,走向四面八方、天涯海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