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芳的猴子为什么爬不到狄仁杰身上?
教练引导技术在高绩效团队中应用的课程上,每次大家对那段遇见猴子故事尤为印象,而且在很多管理者分享中多次聊起和实践,如何将这些“小猴子”还给员工,今天来分享一点看见:
“猴子” 这个概念由著名的管理大师肯•布兰佳博士在《一分钟经理人-遇见猴子》这本书上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本该由下属去做的事儿,结果爬到了领导的身上,领导替员工解决问题,而员工却变成了监督者,无事可做。
这点我们可以向《神探狄仁杰》 里的狄仁杰学习,从狄仁杰那里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让责任落在元芳,也就是下属的身上,领导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 同时下属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潜力也得到了激发!
我们来看看狄仁杰是怎么做到的? 狄仁杰其实就是上司,而作为下属的元芳,每次碰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在第一时间来找领导汇报,借领导的一句话就是: 大人此事蹊跷。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领导,这事有点难,你看怎么办,或者说领导,我不知道怎么做,想听你的指示,那么一般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者呢就会马上给出自己的建议,或者说你下午来找我,我来给你一个答案,或者说你跟我走一趟,看看我是怎么做的,这就是传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喜欢的代替下属解决问题,以此证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比较强,是一个专家型的领导者。
狄仁杰是怎么做的呢?狄仁杰完后给了一句: 此事蹊跷,元芳,你怎么看? 这一句话就把责任回归到了元芳的身上,因为这就是元芳自己需要去解决的。
所以他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元芳,你怎么看? 这时候元芳听到这句话,内心就咯噔一下,为什么呢? 元芳心里想说,幸亏我这次有所准备,上一次就提这样一句话,被老板给问蒙了,所以我知道了,领导还会问同样的问题,我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狄仁杰问了,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马上说:大人,关于这件事小的还是思考过的:比如此事 1、 2、 3。 那么作为领导者的狄仁杰还需要做一件什么事儿,可以更好去激发元芳的潜能,我给大家建议是三个字:还有呢? 大家在平常工作中要经常用,你会发现用这三个字,效果无穷。
接着狄仁杰就会问:还有呢? 三个字,意味着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哪些方法呢? 那么听完领导这么问呢,元芳立即又陷入了深思,思考了一下说当然还有 4、 5、 6, 好,给了六点想法,讲到六的时候狄仁杰很开心,心想幸亏我没有给答案。
否则呢?我最多能给四点答案,但是元芳已经想了六点了,说明员工还是很有潜能的,这时狄仁杰不动声色还是给了三个字,还有呢,元芳想了一下说还有 7、 8、 9。 狄仁杰继续问还有呢,这时元芳说没有了。
狄仁杰一个“元芳,你怎么看” 加上不停的问“还有呢”,这两个问题就激发了元芳无限的潜能,同时让元芳愿意承担起自己本该承担的责任,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大家也知道通过自己想出来的解决方案,自己更愿意去推进,通过刚刚的提问,元芳最后想出了九点方案,这个时候狄仁杰就可以说:你讲的九点当中哪几点成本最低,哪几点效果最好,哪几点风险最小,哪几点马上就能实施, 你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么呢?
通过这样的聚焦的提问继续启发元芳思考,元芳听完之后回答说: 大人,我认为 1、 6、 9 马上就可以行动没有风险,这时狄仁杰快速的在脑海里评判一下,发现可行,那么就给元芳三个字:去干吧! 最后元芳非常开心的把这个任务领回去,自己去行动了。
这就是元芳的猴子为什么爬不到狄仁杰身上的重要原因。
狄仁杰是一个教练型的管理者,他善于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下属自己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下属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说后来元芳写了一本回忆录,第一句话就是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在我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遇到了一个好的教练,这就是教练型领导狄仁杰。
如果每们个人都像狄仁杰一样能够不断的去问员工一些关键问题,大家可以想象我们的员工会有什么样的成长呢? 其实好的员工是被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得好!
你也可能会说我们的员工哪有元芳这么认真负责,这么有思想呀?万一我也问了他:你怎么看,我的下属说小的不才还是请大人明示,那该怎么办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大家留个思考题,请大家问下自己,若你是领导,遇到这样的员工你该怎么办?我先提问,下回分解我去邀请学过教练管理的“狄仁杰”们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