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

沉默是金

2021-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湘南一夫

离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李一改往日的谈笑风生、高谈阔论的风格,越发的沉默寡言。每次开会,不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不再喋喋不休、侃侃而谈,不再“第一大点第2小点……”而是黙默的静坐一堣、烟不离手、茶香四溢,缄口不语、闭口不言。

按他的话说,这叫“多栽花,少栽刺”。廉颇老矣,没那么多“意见与建议”,说多了反讨人嫌。眼明耳顺、明哲保身,以免日后遭人记恨。

细思极恐。做人,总不能因为曾经被批评、被否定,甚至被误解、被贬低,就心生仇恨吧?毕竟在一起共事,都是为了工作。

但老李的改变与低调,倒也不难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凡事都看透了,也就顺眼了。就不爱批评、不爱争论了。看透不说透,嘴下留情、装聋作哑,也算是一种自律,一种涵养、一种修行。

世上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当你上了一定的年纪,阅人无数,看淡了人情世故,交情日淡,渐行渐远,自会沉默寡言。不再屈意迎合,只想取悦自己,风轻云淡,安然若素。

当然也用不着,与三观不合的人去争论。无论输赢,最后都是无果而终、不欢而散。花不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这种徒劳无功的内卷,是非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歇斯底里的呐喊,张牙舞爪的怒吼,那不是强者的风范,那只是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这种情绪渲泄,根本无济于事。不如保持沉默,静静的倾听灵魂的声音,默契的舔舐内心的伤痕。

宁静是美,沉默是金。

人一旦悟透了,就会变得很沉默。百无聊赖,心静如水。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与人逢场作戏的兴趣 。总喜欢独坐湖畔,带着一丝丝淡淡的伤感,傻傻地看着夕阳西下,把昔日的辉煌,化作落日余晖的绚烂。静静地感悟风雨人生的变幻无常,与潮起潮落的跌宕起伏。

人一出生,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六十年光阴学会闭嘴。因为说话是一种本能,沉默则是一种修行。在浮华中懂得沉淀,难能可贵焉。

做人管好嘴,就管好了自己的人生。人上了年纪,心就静了。满目清明通透,明白了沉默是金的道理。不再长篇大论、不再慷慨陈词,不再歇斯底里、不再凶神恶煞,不再招惹是非、不再让人生厌,难得糊涂,逍遥自在。

难得糊涂不是装疯卖傻,更不是装神弄鬼。而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而是宽容大度、聪慧豁达。郑板桥的处世信条,后人推崇备至。他道出了为官做人的哲学真谛。有权也不要嚣张跋扈,得势也不能盛气凌人。做人要厚道,做事要低调。吃亏是福,终会有好报的。

看不透的人心,摸不着的灵魂。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因为你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仙皇帝,多说无益,沉默是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说不清的凡尘,道不明的公理。索性没心没肺、难得糊涂,从容淡定、坦然安宁。超凡脱俗,置身世外,看似是一种放任,其实是一种智慧。

原谅他人,释怀自已。不纠结、不纠缠,拿得起、放得下。有舍有得、有去有回。智半份,愚半份,留下半分给子孙。做人太精,那是假聪明,真愚蠢!

不懂别乱说,懂的别多说,想说好好说,不说就别说。洗尽铅尘,比涂脂抹粉、故弄虚玄更率真。真正的沉默,是一种清醒的自觉,也是一种内心的强大。

样样精通会让人崇拜,但不会让人亲近;事事精明会让人钦佩,但也会让人疏离。出类拔萃,也不要傲慢无礼;了然于心,也不要咄咄逼人;心明如镜,也不要妄加评论。这不是虚伪,而是品行。适时示弱,难得糊涂,其实是真正的强者。

言多招人厌,不语而自威。唯有沉默,方显看破世俗的淡然。这才是真正的自律和成熟。唯其如此,方能保全自己最后的体面和尊严。

厌倦虚情假意的应酬,恶心逢场作戏的人性。你若糊涂,便是晴天。曾经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老李,好似万念俱寂。沉默是金。

看开了,看透了,想清楚了,想明白了,真的没那么多捶胸顿足,真的没那么撕心裂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事渐渐看淡了,有些人慢慢遗忘了,有些矛盾也不那么在乎了。

过去的喜怒哀乐,感觉没必要与他人分享;以往的流离颠沛,也没理由让他人倾听。行将就木,再无变数。错过的无须再提起,失去的不再纠结。漫不经心的,说了也没用;满不在乎的,纠结也不值。

经历多了,心如止水,麻木不仁。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曾经的斤斤计较,如今都释怀了。曾经想得到的,而今也没那么想要了。功名利禄不过黄粱一梦。无病无灾,才是一生的福报。现在想要的,只是默默无语的一日三餐。

又说多了,就此搁笔。换上运动服的老李,肌腱突显,直向健身房走去。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李国平

2021.7.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