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教育

《小欢喜》清华学霸:你一点都不懂我,父母的高期望,正在慢慢毁掉孩

2019-08-18  本文已影响1人  知你如我i

最近,由黄磊、海清、陶虹主演的电视剧《小欢喜》正在热播,本身对电视剧不感冒的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才看了几集,就已经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高期望,对高三孩子所产生的压力有多大,相比之下我的高中生活,两个字形容:惬意。

教育,始终是一个家庭的大事。

《小欢喜》通过普通家庭的教育经历,以及关于亲情支撑的温暖记忆,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式教育”的关注与思考。

剧中的英子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孩子。

她是一枚学霸,然而过得并不开心,因为妈妈对她的期望很高,希望她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妈妈为了让英子考上名校,逼她喝药膳汤,还给她房间安装隔音墙以及面向客厅的透明玻璃窗(方便监督),甚至和英子去看一场电影,聊的电影情节也和物理知识相关。

但是英子喜欢的是航空,以后相当宇航员,想考南京大学,但是就是因为没有填妈妈说的大学,和麻麻大吵了一架

英子一边哭一边说:“这是我的梦想,可你听进去过吗?”

看着英子哭泣的样子,非常心疼。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么最父亲》一书中提到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父母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孩子无力达到,常常会很压抑,即使勉强达到了,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失去自我。

前不久,上海一14岁少年因为作业和父母期望的相差甚远,与父母争吵后,竟然又吞胶带又吞笔芯,还要跳楼自杀。

“一个晚上,他就在里面作,吃了铅笔芯还有湿纸巾的水。”民警赶到后,李女士既生气又无奈地说。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并不是作,真的是压力太大。

无独有偶,最近还发生了一则类似新闻。

4月17日,上海有个17岁的男孩,从大桥上一跃而下,当场身亡,跟随在后面的母亲没能拉住孩子,只能跪地痛哭。

为什么孩子要做出如此举动?

男孩妈妈说,儿子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她就在车里批评了儿子。可没想到儿子情绪失控,做出了如此举动。

其实,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焦虑,做出极端行为的现象,在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

2018年4月24日,一名17岁宜宾少女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期望太大,无力达到,在当天上完晚自习后,留下遗书,跳入长江。

2018年10月28日,宜宾一女孩留遗书称学习压力太大了,服毒自杀。

这一幕幕的场景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活在父母高期望下的孩子所饱受的煎熬。

孩子尽力去达到父母的期望,总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是父母一味的打压,只会把孩子置身于水深火热中而备感煎熬。

美国曾经有过一个“神童”叫赛达斯,12岁考入哈佛大学,却最终变成了一名商店的理货员。

原因是什么?很多人肯定很困惑, 其实这一切都是他父亲造成的。

赛达斯一出生,赛达斯的父亲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成才出名。于是在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在他周围贴满英文字母,并不停地读。学习成为了他从小到大哦唯一能做的事情

然而年少的赛达斯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2岁认识中学课本。

4岁熟读医学知识,并且发表了3篇文章。

6岁写成一篇解剖学论文。

12岁被哈佛破格录取。

但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确实十分的糟糕

赛达斯讨厌自己父亲,对他来说父亲只是冷冰冰的不断向他灌输知识的机器,以及不断施压的独裁者,对于赛达斯来说,亲情和家庭是什么样的滋味,他从来都不懂。

不过,长大之后赛达斯为了活成自己,离开了父亲,改名换姓,做了一个商店的理货员。

亲子关系的变质,很大一部分原因往往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管控过多。

丹·阿兰德在《在养儿育女中长大》一书中说过:

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物,地球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相比。

亲子关系本应是亲密无间的,而一旦掺杂了父母的往往高期望就会慢慢变质,孩子感受的只是父母冷冰冰的要求,彼此渐行渐远。

儿童心理学家陈忻曾说:

对儿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他的发展现状。

越是鼓励孩子,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多数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越来越优秀,但是能一口吃成胖子嘛?不,不能!有些父母,孩子这次考60分,就开始期望下次考90分,这样的期望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一个大的跨度。对于孩子来说,压力实在太大了。

作为父母,一方面需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同时目标定得比孩子的能力稍微高一点点,之后再循序渐进,不断地鼓励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更加有动力。

曾经有一则很热的新闻:

一位爸爸给考上7分的孩子放烟花庆祝,很多人说这位爸爸真佛性,其实这位爸爸很智慧。

没有逼着孩子说“你下次给我考多少分,考不到多少分就XXX”,而是当孩子有了点进步,立即给孩子鼓励,然后告诉孩子“爸爸相信你一定会考得更好”。

事实证明,这位爸爸的鼓励很有用,后来他孩子考了57分。

理解孩子,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不敢和父母诉说,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里,4年级的女生玥玥小心翼翼地透露了妈妈给她定的规矩,不准她抄错题、不准看错加减号、不准不认真、不准写错字、不准出现间断的错误。

一旦违反,妈妈就会拿尺子抽她。结果玥玥都不敢写作业了,只感到紧张害怕。

孩子出现粗心的情况,本来很正常,他本身也不愿意这样。

但父母却不懂得去引导,只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惩罚,只会让孩子害怕逃避,不敢面对。

作家金庸在回忆大儿子时,说儿子在美国读书,没女朋友吵架,就打电话给他,想要沟通,谈谈人生。

但金庸忙于写稿,拒绝了大儿子的请求。

后来大儿子选择了自杀,金庸才后悔莫及,自责自己不曾去好好理解儿子,帮助儿子。

真正聪明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愿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困惑,并和孩子一起面对,商量如何解决。

几米在《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中说: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要懂得在行动上引导和启发孩子,学会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感到满足,而不是总通过过高的期望来压迫孩子。

只有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才能更好地发展孩子的潜力。

早点睡噢,晚安

在你的学生时代,父母对你的期望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留言,与我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