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人性的六大需求
【2021-02-18日精进 第275天/1825】表现:9分
变现学院2月课程主题:人性变现训练与实操
第一讲幽微的人性
第二讲人性需求的运用√
第三讲如何对抗人性弱点
第四讲人性终极变现思维
一、人性需求及运用值得学习吗?
今天第二讲,人性的基本需求及运用。对于这个话题,曾听海明教练讲过人性的六大基本需求,当时他不只讲了6大需求,还有满足人性需求的行为范例。海明教练每次讲重复的内容都会有不同,但所有的就一个概念都会用我们身边和他身上发生的案例来拆解。
对于人性的六大基本需求是否值得学习这个问题,苏格拉底说,智慧,不过是对人性的明晰洞悉。曾看过一句话:了解人性就是了解自己,接近智慧,顺应人性就是顺应规律。
二、海明教练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1.高效记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的工具思维。从神奇数字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逻辑结构上的价值,讲到三角形思维在记住要想让一个团队稳定,就得满足人的三要素需求[求财,求成长,求快乐]→从三角形工具讲到适用于五要素,六要素的五角星思维。
2.从五角星的中心[爱与联结]讲到人性的六大需求中另外5大需求。讲到人性最核心最底层的需求是爱与联结。海明教练用变现学院一年之内能吸引2000+人成为会员,接近300人成为高级合伙人,12个人成为城市合伙人等实例诠释了人性的六大需求。
三、启发、疑问和联想到的案例
1.启发
了解人性,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最核心的方法,了解人性也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基础,对人性的了解也是处理与自己和他人关系的关键,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断言“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了解人性是幸福的关键→对于自己善知识的补充必须有对人性的了解,对本质自我的了解。
2.疑问:
人性六大需求是这个时代的核心需求吗?它来自哪里?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关系?
3.联想到的案例
呈现事实
儿子聊天因为我分享人性的六大需求。因为知道儿子不喜欢我去传授知识,我又想分享自己收获到的知识。所以我问儿子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儿子说一次实习。那找妈妈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儿答:被关在寝室里,不玩游戏,无聊,退而求其次就聊天,聊天其实我也没有想过想要得到什么,就是觉得可避免抑郁。我说我聊天还有一个意义是思想的碰撞。儿子说他是被动碰撞,然后对我想分享人性的六大需求强烈的情绪抵触,说我又犯老毛病,总想教别人知识……而后因网络问题结束了聊天,孩子不开心。我内心也产生了失落感。
想法解释
我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我当时儿子说我老毛病又犯了,开始教别人知识的抱怨触发了我,我就 产生了失落感,这么为孩子的情绪而情绪被激发虽然未必对,但对我的好处是引起我对自己行为背后的意图深入反思,所以我就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
问:我为什么要把人性的六大需求给儿子讲?
性格原因,喜欢把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身边的人。
问:为什么要分享给身边的人?
认为有价值,一定会对儿子了解自己和他人有用。
问:为什么你认为一定是孩子当下需要的?
孩子不太喜欢看心智成长类书,孩子也有22岁了,马上要出生社会了,他需要。
问:他需要,一定需要你去跟他分享吗?
不一定。
问:你分享给他的目的是什么?
一个方面是自己想通过分享去以教为学,成长自己,另一方面觉得这个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关于人性的知识。
问:孩子和我行为背后的假设是什么?
从儿子言语背后,我看到他的抵触我分享知识,他的价值观,信念系统是:知道并不一定能做到,知道了并不是就真懂了,与其分散精力去听知识不如做好自己当下的要事,专注重要。
我的言语行为背后的假设:知识永远不嫌多,只要不盲目学习就行。有知识总比"赤胳膊上阵"的莽夫好,做要事,也得关注系统。
问:儿子的心理需求,我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儿子的心理需求:不愿意谈我的学习,而是我听他的愿意讲的东西。通过又重新敞开心扉交流,了解儿子喜欢确定性,对不确定性的东西有些抓狂,他选择了专注做他选择的正事,就不愿意把精力分配给其他他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上。在他眼中低效率就是失败,他评价这就是在玻璃渣里找糖吃,非常蠢。从交流中,了解孩子当下的边界点:对不确定的人事抗拒,拒绝做锦上添花的低效率的事,希望妈妈懂他。
我的需求:儿子能听我分享,我在分享善知识中以为能帮到别人而产生的情绪愉悦。如果儿子不需要,我尊重他的选择。
四、人性的六大需求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
处理人际关系和“销售”自己中可用的2个工具思维
①人性六大需求【确定性,不确定性,爱与联结、重要性、贡献,成长】
②爱的四要素【关心,责任,了解,尊重】
五、如何应用到自己生活中
1.爱自己。处理与自己的关系上,了解了自己和他人都有这六大基本人性,不违背人性去做事,对自己的基本需要要满足,而不是强制要求自己符合好人标准,求完美,接纳自己的需求,明白自己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
2.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不断提升爱的能力和联结能力,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被重视,被了解,对他们的爱不求回报的确定性,并适当创造惊喜,同时也让对方了解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将感恩活动常态化,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家人的需要并成就他们的成长,并让他们感受到贡献价值的喜悦。
3.处理社会关系。做一个有人品,努力,并关爱,尊重,成就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