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想做的事置于流程之中🌼

2021-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丽萨的成长空间

你有没有发现,工作事项几乎不会被拖延,或许你在deadline前一秒提交,但终究在限期内会完成。而自己的个人事项,如阅读一本书、跑步5公里、学一个乐器~总是明日复明日无限期拖延,最终放弃。(说没时间大概率是借口)

因为工作被置于流程之中,我们的工作没有完成就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整个团队和机制都是监督者。

工作规定了9:30上班,你就一定会在此之前冲到工作岗位,哪怕放弃了吃早餐,哪怕来不及化妆。但睡眠,就没有这样的约束,常常一不小心就熬到深夜。

大脑是享乐主义,工作机制和约束把我们放到一个上了发条的循环中,没有机会懒惰。

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工作似乎不是什么好的比喻。但,对于推进我们自己想要做的事就非常有借鉴意义。那意味着自动化,不需要过多思考,没有借口的,按时去做。

最近复读《掌控习惯》,其中的小工具如:习惯叠加、绑定喜好,创造仪式,其实就是将我们想要培养的新习惯置于已有的生活流程之中。

我在早上例行事项中,加入一个约束机制:自己喝水之前要先给供台上水。没有上水前自己就不能喝水吃早饭。

上水这个动作就启动了我进行正念功课。

因此早上就变成了:起床-烧水-(供水/正念功课)-做早餐/吃早餐-洗漱出门。

这个机制让我从2020年1月1号开始养成了每日不间断的正念功课。

晚上到家,晚餐后和洗漱之前加入了收拾厨房和打扫卫生的环节,这让家里每天能够保持基本整洁,不会出行特别乱的情况。

但是没有被放进流程的事项,就没能规律地执行,比如早睡和运动。当然“问责伙伴”和“加入小组”也是一种约束机制。

《掌控习惯》里表述了这样的观点:我们的生活流程就像花园里浇水的水管,有时你发现水流很小,可能不是水管没有开到最大,而是水管打弯了。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给自己施加压力,而是好好梳理一下我们流程和机制,捋顺水管,去掉阻力,将好习惯巧妙加入到生活流程中。

D059|202112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