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比娃气死娘,妈比妈气死娃,怎么破?
01 育儿路上焦虑了怎么办?
龙妈最近加了一个群,里面除了别人家的孩子以外,还有一群别人家的妈妈。
跟龙宝一样年纪的孩子除了英语以外都已经开始第二外语了,而他们的妈妈都是从孩子2岁,母语能完整表达以后就开始英语启蒙了。
气定神闲的过了四年,龙宝一直处于放养状态,除了对他的行为规范有过一些培养与约束以外,没有任何技能训练,幼儿园里填写登记表,问有什么特长,龙妈写的是平衡能力比较好(隔着一个街区都能感觉到老师看到时满脸的黑线)。
现在别人家的娃已经可以用英语无障碍交流了,龙宝偶尔能蹦出一个“zebra”、“rabbit”就能把我这个老母亲感动的泪流满面。
而站在龙宝的角度,别人家的妈妈都可以跟自己的娃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口语交流毫无障碍,而龙妈的英语根本开不了口。什么样的妈就有什么样的娃,龙妈也是一个一个往外蹦单词的。
虽然老母亲能力有限,但是这几年也是亲历亲为、鞠躬尽瘁,尽量做到360°全方位呵护,难道真的一无是处吗?
龙妈迫切需要找到一些理论基础来安抚下老母亲,已经有些焦虑和不淡定了。
除了横向比较相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的技能以外,还有什么理论依据可以判断这几年在育儿路上的努力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2 应该培养孩子的七项能力
从书架上又把《正面管教》的书抽出来看了一遍。书的作者和史蒂夫·格博士提出一个有能力的人应该具有的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是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细细分析,我一直比较在意的几个方面,貌似都挺符合这几项规范的:
自信、独立、与人分享、想办法自己解决困难、情绪控制、好好说话。
这么想想心里平静多了,至少在性格培养这些虚无缥缈的方面,龙妈做的还算合格,下一步再慢慢研究怎样培养他把一件事情做好。
03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的性格重塑之路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需要恰当的时机让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重新内省,重走童年之路,而养孩子的过程就是这个恰当的时机。
所以其实说起来,下一步龙妈需要培养的,是怎样先让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坚持到底。
04 一个女孩不哭的传奇
每一对父母都是从新手出发,开始为人父母,担起教育的责任,摸索着学习教育的方法。
美国心里学家派克说:“爱不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予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督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与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法拉奇7岁时,因为一件事情,爸爸打了她,她在墙角哭泣。爸爸对她说:“孩子,如果爸爸是对的,哭有什么意义?哭是委屈妈?不,你应该去研究一下为什么挨打,以后如何不再被打。如果爸爸是错的,哭有什么意义?哭是不敢辩解吗?那你就告诉爸爸打错了,免得以后又错打你。”
教育应该更注重解决方法,而不是结果,而惩罚除了能达到某种结果以外,对事情毫无帮助。
法拉奇是个幸福的孩子,她的情绪被他父亲合理的疏导出来了。教育是有法可依的,跟大部分出于传统教育本能来教育孩子的父母比起来,法拉奇的父亲是个有智慧的父亲,法拉奇受到的是注重解决方法的教育,而不是出于结果,教育应该更关注长期效果。
在修行的路上,孩子需要成长,父母也要成长。对比着简·尼尔森和史蒂芬·格博士提出的七项能力,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这些品质?
龙妈简介
飞奔在育儿路上的软件工程师
奉行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个人微信号:B612-My,欢迎一起探讨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