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笔记

读史蒂文·罗利的《莉莉和章鱼》

2017-07-16  本文已影响164人  2297c5f5098e

这本《莉莉和章鱼》是今年7月份才上市的小说,尽管去年在美国就已经火了。我看到推荐语,想起了今年年初读过的一本小说——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不过之前已经看过电影版了。

如果没有意外,我想我离死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死亡不应该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里才对。但是,自从奶奶去世以后,我对死亡就开始憎恨了起来。

我记得奶奶去世的前一个月,有一天下班后,我像往常一样去医院看望她。奶奶靠坐在病床上,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让她的身体正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用手指着身体各处,叫着我的小名,断断续续地问我,“... ... 怎么办?这里、这里、疼,这里也疼,全身都疼... ...家里就你学医,你告诉奶奶,是不是没用了?”当时的我傻站在病床旁,低下了头,我根本就不敢去看她,眼泪啪嗒啪嗒滴在地板上。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内科主任都没办法,我能有什么办法!

死亡是个很特别的对手,因为它从来就没输过。当身边最亲的人将要离开我的时候,学了医又有什么用?我什么也做不了。那一刻的感受是什么滋味,我至今记得。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逝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这一点我们无法改变。但活着的人,一定要继续坚强地活下去。可活着的人怎样才能心安理得的活下去呢?这个心理重建的过程又要怎样去过渡呢?虽说时间是治愈一切的最好的良药,但那是过来人的说辞。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是感觉不到这句话的作用的。

我们中国人的思想都很保守,没人会去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也不会表达自己。奶奶去世后,我不知道家里有没有人感受到过,因为愧疚而给我的内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当然,这种微妙的心理感受,我也没有跟任何人说过。

反正除了很要好的同学看到我的动态以后,说了几句安慰的话之外,我没有得到过家里任何人的开导。而这件事不就正是需要家人来开导的嘛?不管别人说什么样的安慰话,作用都不会理想,硬是要自己家人说才行。

比如,“这不是你的错,别有心理负担。”“不要因为学了医,就什么责任都往自己身上堆。”“你才刚毕业,大医院有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医生都没办法。所以... ...!”等等... ...

我希望听到这样的话,可至今没有一个家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中国人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总认为身体上的病才是病,而心理上的病当然也是病,不过是精神病!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让心理一直这样“病着”嘛?不是的,我们要自己去找到答案。而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书,去书中找答案。《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是这样的书,这本《莉莉和章鱼》也是这样的书。前者是虚构的(因为那个瑞典作家还比较年轻。),后者是自传体。

在《莉莉和章鱼》这本小说里,主人公“我”是一个同性恋者,也是一个辞职不久在家全职写作的编剧。32岁那年,他和莉莉同居了。莉莉是一只腊肠犬。因为是母的,作者不用动物那个“它”,而是用第三人称的“她”来做称呼。这本身就是一种拟人的写作手法。

如今她活了12岁半,换算成狗生是87岁。他在人生里已经42岁了,换成狗生是294岁。她在他的人生里,陪伴了他12年。但他在她的狗生里,他陪伴了她84年。

生活中他们几乎形影不离,基于相同的爱好和性取向,他们一起看书、看电影、看帅哥。他给她取了很多爱称,名单长到一页纸都写不下。作者把莉莉当成人一样来看待。

我没有养过任何小动物(除了小时候喂过家里过年待宰的猪以外)。但独居多年的生活,我知道了一个人吃饭、睡觉、看书、看电影是有多么的孤独。特别是夜深人静又睡不着的时候,多希望能有个人可以陪着说说话,那该有多好!作者是同性恋者,有过一段长达六年的同性恋爱,但最后还是没能在一起。只有莉莉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与他度过了无数个难捱的夜晚。

从这一长串的,作者给莉莉取的别名就可以看出来。他是真的很在乎莉莉,莉莉也完全地融入到了作者的生活之中,是家人,是朋友,也是伴侣!

狗狗原本就比人类的寿命少很多年,何况狗生87岁,如果在人生里的话已经是高寿了。所以,年迈的莉莉生病了,开始是脊髓损伤,作者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她做了手术。祸不单行,接着又是脑肿瘤。作者把那个肿瘤想想成是一只趴在莉莉脑袋上,有着共生关系的章鱼。

他到哪都跟别人说那是一只章鱼,他的心理医生还以为他疯了。他讨厌章鱼,他把自己和莉莉共同对抗肿瘤的过程,想象成他们是与章鱼之间的战斗,他要赶走那只可恨的,影响莉莉健康的章鱼。听说章鱼怕鲨鱼,他就去买了很多充气的鲨鱼模型。章鱼也被他拟人化了,章鱼戳穿了他那幼稚的伎俩,并喷出了墨汁(其实是肿瘤压迫了视神经),莉莉瞎了。

然后,他又去租了条船,出海捕杀章鱼。他想象着自己和莉莉在海上与章鱼大战的场景,章鱼为了迷惑他们还化成了人形。最后一战,他终于用信号枪把那只章鱼赶走了。可经过大战后的莉莉,已经奄奄一息,趴在地上疼的叫都叫不出来,只剩低沉的呻吟了。那一刻,他拿起了电话,询问动物安乐死的有关程序。

来到医院,女医生问他莉莉脑袋上的是什么。他本想说:“是,是章... ...”接着他说:“是脑肿瘤。”其实他一直都知道那是肿瘤,只是不想承认而已。

安乐死的程序是,先打一针麻醉药,莉莉会先睡过去,但还是活着的。然后给他和莉莉一个告别的时间之后,再打一针就... ...女医生安慰他:“你做了一个很慈悲的决定。”

出了医院,他打了一个电话给了他当时的男性朋友。见面后,他对他说:“莉莉走了!”然后,两人相拥在一起,哭了很长、很长时间。

他在莉莉狗生的最后日子里,回想着自己这么多年与莉莉生活的点点滴滴,什么时候骂过她啦!什么时候又因为什么小事打过她啦!

书里作者还花了重笔来写怎样面对死亡。非常的暖心,又治愈人心!

正如书中作者所表达的:如果一辈子都在考虑怎么逃脱死亡,就没有时间去拥抱生命了。

尽管我们都知道自己会死,但还是努力地活着。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反正最后一切都会消亡,每天早早地起床又有什么用?还是说,正是不可避免的死亡鼓舞了生的勇气?让我们在一切还来得及的时候竭尽所能?正因为知道今天不是末日,我们才奋勇向前?

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可能失去,即便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一旦失去,考验我们的时刻才真正开始。

现在的他收养了很多的狗狗,有个很好的伴侣。据说这本书第一章写完,给伴侣看,他给予了很大的鼓励,这才有了这本的诞生。

后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莉莉和章鱼》写出后虽没有马上出版,因为史蒂文没有代理,投了30家出版社均无回应。但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这本书稿通过自由编辑莫莉,交到了西蒙·舒斯特出版社总编辑手里。

总编辑连夜看完后,凌晨一点给自己的员工写信:“我读完了,大哭。你一定要买下这本书!”于是隔天早上史蒂文一起床,就收到了西蒙·舒斯特的电话,开出了近百万美元的天价!

《莉莉和章鱼》在2016年火遍全球,他也由一个籍籍无名的编剧,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多读书,多读好书

                                                        读好书,读好多书

文本/林则徐则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林则徐则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