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诗歌,共享。原创文字集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原创散文-西昌城事录10|黄家巷的烟火气落实在味蕾里!

2025-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欲诗文字坊

小时候,常常站在坡上的四牌楼向下眺望,阅览黄家巷的人间烟火,唯有大片的老房子和大通门沉默不语,透露着神秘的威严。

在黄家巷游走,不只为挑选时令果蔬,也对尚未紧关门窗的老宅感兴趣。歪歪斜斜的木门,雕刻细致的木格子窗积满灰尘,小天井四周摆满了欣欣向荣的花花草草,天井里的平整石块爬着潮湿的青苔·····热闹街道和平静日常生活,彼此并不冲突。

每个人都喜欢黄家巷的市井生活气息,不惧拥挤偏偏爱往这里钻?也许每个人来这里的目的并不相同,但几乎每个人都对这里的特色小吃赞不绝口,我也不例外。

某锅盔如今换了新门面,被请进了高档柜台,但我还是喜欢它朴素诚恳地蜷缩在玻璃货柜里的“怂样”。

这种锅盔真的百吃不厌,你说它是基础款面包也可以,因为它的表皮被烤得金黄诱人;你说它是馒头也可以,它也并没有花里胡哨的造型或内瓤。它就是简简单单一个饼,少油少糖,可以当早餐,也可以作零食。小小巧巧的一块小方砖模样,可可爱爱,有点孩子气,又不太擅于言辞,像饱经风霜的沉默老人。

记得清晨有个老奶奶卖南瓜饼,是手工现炸的。

她提着蜂窝煤炉,拎着南瓜面团,就在某家屋檐下摆摊,慢条斯理地在一口小锅里炸饼。随着热力扩散,淡黄面团,逐渐被炸熟,南瓜本身的甜香逐渐扩散。仔细看老婆婆炸的南瓜饼也不算规则圆润,有些随心所欲,厚薄不一。经过油炸发泡的饼捧在手心,还冒着热气。

我还在呆看老婆婆炸饼,旁边深不见底的小巷里,突然也钻出一个小孩,手上拿着零钱,一边揉着惺忪睡眼,一边嚷着“要一块饼!”。

城门洞下,盘踞着当时西昌名气最大的两家粉店,且都是开得最久的第一家店。一家以牛肉为臊子,另一家以肥肠为臊子。

卖牛肉粉这家,会同时卖卤牛肉,装在店门口超大的竹制筲箕里,大块牛肉随意堆码着,覆盖着纱布。卤牛肉并非纯瘦,掺杂着牛筋和肥油,显得肉质更为饱满诱人,酱香味浅浅扩散。很多人吃完早粉,会再带一些卤牛肉回家。不到中午,店里的米粉和卤牛肉就会售罄。所有木凳子被倒翻在桌面,打扫完毕,就关门休息。

其实黄家巷也还有好几家的米粉店值得称赞。有一家鲜肉米粉,专用新鲜骨头熬汤,吃米粉时喝汤最过瘾。还有一家清真米粉店,每一片薄薄的牛肉都用回族特殊卤料腌制,牛肉味比较纯厚。

还有一家店名以“兔丁”取名,但每次我们都是冲着凤爪去光顾。

酸辣口味的泡椒凤爪去晚了就买不到,最惊艳的竟然是老板娘在称重后大方派送的泡菜。一般是新鲜泡的芹菜和红萝卜片,这两种蔬菜在黄家巷菜市场随处可见,芹菜就选本地的空心白芹,芹菜内里全部浸满汤汁,混合进芹菜的素朴香味。萝卜就是本地的红心小萝卜,生吃脆爽,浸泡以后依然脆爽,甜酸味儿,老少皆宜。

打包之前,老板娘还不忘舀几勺汤汁,西昌人爱吃小米辣,泡水经过小米辣和红心萝卜的浸染,似乎冒着幸福的粉红泡泡。

回家为了不浪费汤汁,我们解开袋子直接套在大碗里。每夹一块凤爪前,都要把凤爪按在汤汁里几秒钟,等灌满汤汁再捞起,然后心满意足地开啃。

如今,黄家巷已无处可寻,另一种崭新的喧闹覆盖了往昔的喧闹。唯有城门洞上那几株黄葛树,依然沿着砖缝继续向上生长,也在我心上继续生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