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的火,不是因为文化;瑞幸的死,并非由于造假

2020-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时间有点忙
水边的李子柒

生活是什么?

某个周五晚上,花10分钟时间匆匆结束了一顿晚饭,我开始了第五场线上会议。

自从疫情让办公全面转场线上之后,这种无休止的会变成了常态。

那次会议的内容,是关于某个商业化项目的模式讨论。

诸如赛道、流量、平台、痛点这样高级感极强的词汇像五颜六色的泡泡塞满了我小小的书房。

原定一个小时的会议,终于在一个半小时后结束。

深深舒了口气,抿一口咖啡,积蓄向下半夜挺进的能量。

在这个牛逼的时代,当我们用技术战胜空间后,时间突然变得十分廉价。

瞥一眼窗外,路灯下,一个捡破烂的老头正在忙碌地整理铺满一地的纸箱。

提起手机,看朋友圈到《如果郭德纲是个互联网人》,不禁拍案:这TM不就是刚才会议的浓缩版么!

逼真,传神,回味无穷,却总觉得这别扭的高级感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呢?

我想到了李子柒。

采花

李子柒又火了!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用与世无争的姿态

我其实从来没认真关注过李子柒,只在油管上看过一次。

我相信网上的分析,这必然是包装的结果。

真没时间关注网红!

可这一次不一样。

李子柒尽然和袁隆平平起平坐,成为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成员之一!

我认真地看完了那篇讲述李子柒如何采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的文章。

在苍翠静谧的大山深处,一座木质房屋里,他和外婆其乐融融地享受自然的馈赠。

需要棉被,就种棉花自己弹;

需要沙发,就用竹子自己做;

自制千层底布鞋,晕染飘逸紫纱裙。

更别提全手工的文房四宝,和顺手拈来的各种美食。

在自然的馈赠面前,手机显得多余,网络毫无意义。

所有代表时代进步的高科技,统统输给了这天地间与世无争的一名女子。

都说李子柒不用一字就把中国文化演绎的饱满生动,这才在网上火的一塌糊涂。

可我却不这么看!

在这个被商业文明和科技发展熏染的时代,我们最缺的就是生活中的泥土气息。

现代人是使用石器时代的大脑生活在21世纪。我们的大脑受制于千千万万年来的星辰起落、狩猎采集、演化大道。

在我们远古的记忆里,生活是另一个样子: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诗经《葛覃》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诗经《魏风·十亩之间》

这是诗经里的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这是唐诗里的生活。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春涨一蒿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这是宋词里的生活。

在一本被我翻烂了的席慕蓉文集里,我找到这样的生活:

我原只是个平凡与单纯的女子,却因为他们的引导,竟然来到一片繁花细草的河岸上,便满怀欣喜地采摘着遍生的野花,想把它们扎成一束温柔的花束,还报给爱我的人。

在我们从古至今的记忆里,生活总是与自然相互交融。

生活的气息是泥土清香,生活的颜色随四季变幻,生活的声音是木浆划过水面的清脆柔和,生活的感觉是微风掠过小河拂面而来。

这深埋在记忆里生活的样子,与互联网人用【模式】和【赛道】构筑的世界,格格不入。

有一瞬间,感觉自己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

飘飘然远离大地,在云雾里阔论这些陌生的词汇,过着陌生的生活。

李子柒为啥能火?

是因为她唤起了我们所有人对生活的远古记忆。

是因为她让我们突然发现,其实人还可以这样生活。

李子柒

我又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整理刚才的会议纪要。

我不得不用精炼的语言把【模式】和【赛道】们又重复温习一遍。

这又花了我半个多小时。

窗外,大爷还在整理纸箱子。

我喝了一大口咖啡,突然想起了最近臭名昭著倒霉鬼催的瑞幸咖啡。

Luckin coffee 不 Lucky

瑞幸麻烦了!牛逼的咖啡模式与咖啡馆里的海明威

我第一次知道瑞幸是去年。

每次加完班回家,乘电梯时都能看到瑞幸的广告。

我还记得汤唯的那句广告词:这一杯,谁不爱?

很快,瑞幸上市了;不久,又要退市了。

作为国内最快上市的教科书级案例,瑞幸的模式是很值得研究的。

我当然也收藏了很多解读的文章,打算闲暇时候认真读一读。

可还没开始,就听到了大厦将倾时的墙裂声。

瑞幸是因为财务造假才倒的么?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直接原因。

那如果瑞幸没有财务造假呢?

也会倒!

为什么?

在所有的分析文章里,我找到了一个最直指本质的答案。

他们可以用烧钱扩张的目标和方式,来干掉星巴克,用低价走量、彻底干掉咖啡文化的方式,来构筑自己的商业帝国,这本身就是“邪恶”的,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互联网企业虽然最爱谈生态,其实却是在践踏生态。一个满心颠覆的组织,它会和谁真心共赢?又会去真诚回报谁呢?而瑞幸只不过是其中有一个,用短暂膨胀充分暴露以上荒诞的最极端一个。

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对于咖啡的情节与基因,他们的投资人没有,乃至他们的目标客户也没有。

瑞幸团队可以不懂咖啡,却敢于掀翻咖啡,因为他们在乎的从来就不是咖啡,而只是贪婪的资本溢价。

在这段话里,最触动我的就是:咖啡的情节五个字。

咖啡最早产自埃塞尔比亚,最初被用于治愈疾病。

而将咖啡变成一种文化的,莫过于一百年前遍布欧洲的咖啡馆,以及咖啡馆里写作的人们。

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海明威。

这是家令人惬意的咖啡馆,温暖、洁净而且友好,我把我的旧雨衣挂在衣架上晾干,并把我那顶饱受风吹雨打的旧毡帽放在长椅上方的架子上,叫了一杯牛奶咖啡。侍者端来了咖啡,我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本笔记簿和一支铅笔,便开始写作。

1921年-1926年,辞去工作的深度咖啡爱好者海明威,每天都在巴黎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写作并完成了多部名作。

写作中的海明威

对于爱咖啡的人,喝咖啡是个有仪式感的事情。

咖啡并不适合牛饮,也不能像喝汤一样使劲地吹。

而是应该先用鼻子品鉴咖啡杯里氤氲而起的香气,然后抿一口并稍作停留,待香气从口腔流入鼻腔再喝下去。

作为拿咖啡来提神的我来说,当然没那么讲究。

只是当咖啡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当喝咖啡也充满仪式感的时候,便有了生活的气息。

星巴克将咖啡馆定义为第三空间。

这是区别于公司和家的地方,是另一个维度的生活。

而这一切,都受赐予四百多年前,在非洲大陆发现的一种黑褐色小豆。

可惜,这一切瑞幸及其背后的资本是没有兴趣知道的。

资本需要的是一个载体,可以将精心设计的模式附着其上,然后开足马力在赛道上飞奔,奔向财富的梦乡

塞纳河边的咖啡馆里,海明威写完《太阳照样升起》的最后一个字。他端起咖啡,抬头向友好而又忙碌的咖啡师微笑致意。

这就是海明威的生活。

一家咖啡馆

生活是什么

把会议纪要检查了几遍之后,我邮件发给了所有参会人。

此时,夜已经很深了。

窗外,捡破烂的老头将压扁的纸箱子一层层叠起来,用绳子捆好。

喝了咖啡,毫无睡意,我打算下楼转一圈,接接地气。

我走到老头跟前,看他叠纸箱子。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说:

大爷,

你选的这个赛道太拥挤,

小区市场份额又少,

而且你这个模式也太累了

……

还没等说出口,大爷先说话了:

小伙子,

快让让,

我得赶紧整好回家,

明早还要早起去卖了。

说这话的时候,大爷连头都没有抬。

生活是什么?

我心里好像有了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