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品牌咨询师可以参考的最强产品思维,教你真枪实弹造产品!
NO.1 愉悦
需求被满足,这种感觉叫愉悦。
什么东西能持续满足你,你就会一直往这上面花时间花精力。你花的时间越多,你跟其它人就越不一样。
发现了吗?这个就是1万小时理论底层的逻辑。
做个人品牌咨询师,去帮助更多的人从0走到1会让我愉悦,所以我不断的去做这一件事。
读更多的书,上更多的课,更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也让我更愉悦。因此,我不断的去读书,去报课程,因为我能从中感受到满足。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我们来打造产品,需要思考的是什么?
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我打造出来的产品能不能让用户的需求被满足,能否让他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果他不能产生愉悦的感觉,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NO.2 恐惧
举个例子,有的人说他想要减肥,一般人就想,他的需求是减肥,但他的需求真的是减肥吗?
并不是,他的需求可能是他想要一个看起来美观的身材,又或者是,他想通过减肥找到一个女朋友。
这是什么?这是来源于对身材不自信的恐惧。
还有一些女生会选择用很贵的化妆品,单纯是因为她们有钱么?
并不是,她们只是想让青春留在脸颊和肌肤上而已。这个就是对于青春流逝的恐惧。
女人怕丑,老人怕死,这些都是恐惧。
有恐惧的地方,总是隐藏着巨大的动力去改变,想一想,你做的产品有针对用户恐惧的这一点吗?
NO.3 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借用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提到的例子。
Sony准备推出Boomboxes音箱,他们召集了一些潜在的消费者,组成焦点小组,来讨论这个新产品应该是什么颜色:黑色还是黄色。
经过这一组潜在购买者的讨论,每个人都认为消费者应该更倾向于黄色。
会议后,组织者对小组成员表示了感谢,并告诉他们,在离开时,每个人可以免费带走一个 Boomboxes音箱作为回报。他们可以在黄色和黑色之间任意挑选,结果每个人拿走的都是黑色音箱。
他们为什么口是心非?
因为,人会基于自身所处的角色、所在的场景和个人的认知判断,选择性地说一些他觉得正确的话。
但是,在这个场景中所谓“正确的话”,并不代表用户真实的选择。
所以,如果你想通过用户做产品调查,是否应该考虑他说的话到底是不是他心里的话?他是在敷衍我吗?
他说产品好就真的好了吗?他说产品某些不好的地方我应该听他的直接去修改吗?
不要被言辞迷惑,而要想办法看到用户的真实选择。
NO.4 角色化
“男生理科更好”、“你们文科生一下子就可以写完政治题了”、“女生逻辑思维能力弱”......
男生、文科生、女生,这些都是角色化的体现。
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在角色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的角色是什么,角色要求你成为什么样子。
解释清楚了角色,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你的产品针对的用户是个人用户还是集体的角色用户呢?
如果是针对个人的产品,那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去认识去角色化的他,只有这样,才可能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用户,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
如果产品是针对某一群特定的人,需要了解什么呢?你可能已经知道了。
这一群人的角色化需求是什么,他们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所以,打造产品之前,首先要定位的就是,你为角色化的人服务还是为个体服务。
做产品,是需要不断的迭代的,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回头看,都可能说出自己之前无数个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如果你是那种回望过去,觉得自己处在事事都满意的状态,认为自己的产品独一无二不需要升级,那么,你可能真的就要好好反思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明天见~
我是狒狒花,从0开始创业的个人品牌咨询师。两个月帮助40+学员做了一对一的个人品牌咨询服务,有效咨询时长达80小时~
一对一个人品牌咨询服务99元/次。目前正在积累咨询案例,每天开放一个免费名额帮你做一对一个人品牌打造方案。如果你对个人品牌的定位、引流、变现感兴趣,欢迎来撩,我的微信号:LAREINAWO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