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记 |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今日读古诗词课第七课,讲和阮籍同一时代的诗人嵇康。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反对司马氏最坚决的一人。他喜好老庄之学,后来娶了曹魏宗室的女儿,做过中散大夫,所以后世也叫他嵇中散。司马氏强大后,嵇康不再做官,以打铁为生。山涛和钟会都曾经举荐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了。这种性格最后招致司马昭找借口杀了他。
嵇康的性格很直,诗歌也一样。他诗作中的力量来源于他的直率气势,也来自于他自得其乐的风神。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前两句诗对偶句式,强调环境的美好。磻是系着绳子的石弹,皋是近水处的高地。所谓流磻平皋,指的是钓鱼、打鸟的快乐自得的乐趣。
最好的是后面两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讲的是不经意间的信手挥洒,连眼睛也是不看琴谱的,是看着远去的归鸟。类似陶渊明所说的飞鸟相与还中的飞鸟一般。这是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来自于中国道家对自然的崇尚。飞鸟要寻找一个归宿,人也要有一个归宿。诗人目送归鸿,心中也随之产生一种与自然相通的感悟。清代诗人王士稹说这两句诗是“妙在象外”,意思是好处超过了文字之外,无法用语言解释,需要读者心领神会。
这两句的好处在于“有诸中而无待于外”的精神境界。诗人的内心是一个自洽的精神世界,能用一种自然潇洒的态度面对外部世界。这是儒教和道教结合的产物,对历代诗人的影响很大。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讲的是得到鱼之后鱼篓就不重要了,是出自庄子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用的是庄子的另一个典故。庄子《徐无鬼》说,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对跟随的朋友说,从前有一个人在鼻子上涂了一点点白灰,让朋友匠人用斧头把它削掉。匠人就真的把那片白灰削掉了。后来有人叫匠人再表演一次,匠人说配合我的朋友已经死了,我已经失去了和我配合默契的对手,所以再也不能表演这个绝技了。庄子说到这里叹息说,自此我的朋友惠子死后,我也失去了谈话的对手。现在我虽然有很多话想讲,但是可以讲给谁呢。
嵇康在这里引用庄子,是在说她对大自然最本质的东西已经有所领悟,但是我能说清楚么,我能说清楚的话,他们能听得懂么。文辞直率强烈。
另外摘录几首嵇康的诗作,感受一下他的风神。
赠秀才入军(其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赠秀才入军(其十)
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游田。其乐只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