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思维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虾杂饭的思考时光

系统性思维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别人所写,之前摘录了下来)

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部分。

我们所有的解决办法,都应该是围绕(现状→实现)的这个部分来展开思考的,找不到这个落差部分,我们的解决方案也就无从开始。

我们太注重表面问题,但是本质问题导致的症状,而我们常常把症状当成了问题本身,于是急于去消除它,而忽略了本质问题。

对症下药的问题,在于能否找到真正的问题根本,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说爆痘,为什么爆豆?应为肝功能排毒不好,为什么排毒不好,因为晚上睡得晚,为什么睡的晚?因为……)

我们在描述现状的时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来构筑,而不是「观点」。不然现状就会变得很模糊,你也就不知道现状与期望的落差具体在哪里,给出的解决方案就自然会有偏差。(今天好冷,因为气温0度,而不是你觉得冷)

一个问题,就像是一盏路灯,只会照亮下方的特定区域。你想要的答案,就像是一把遗失的钥匙,如果你想要找到它,就必须打开它上方的路灯才行。但如果你问错了问题,就像是开错了灯,就永远也找不回那把钥匙了。问题在于聚焦。

至此,我们发现,现状(B’)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所导致:

A:为了实现(B)的结果,所使用的方法。如果方法是错误的,目标自然无法达到。

B:期望值。目标设置不当,或者目标设定过高,那么即便完美做到了前面的所有,这个目标也无法达成;

C:过程中出现的变量。方法和目标都没有问题,可是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

不能盯着(B'→ B)看,而是要透过(B’)去看ABC,我称之为「透析三棱镜

没有清晰的目标,你认为的问题就会永远存在,永远达不成。一个错误的目标,会让你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

所以要设立目标的SMART原则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A: Achievable,(自力)可达到的    R:Rewarding,完成后有满足感的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我们使用方法A来达成目标B,但往往在过程中,却把A本身当成了目标。比如说看书,看书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谈判,降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任何一个「现象」背后一定有「数据」,任何「数据」的变动,背后一定有「道理」。总之,把现象背后的数据分解的越细,看到的问题就会越精准。

我们太喜欢给建议,却往往还没弄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的本质是「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因此,如果要解决问题,首先得弄清楚期望是什么,目前现状又是如何,这样才能精准定义问题所在。

明确的问题,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是第一步。而问题并不会平白无故出现,它是由「目标、方法、变量」这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产生

可以用「透视三棱镜」的方法,找到隐藏在表面问题下的本质问题。

第一步,校准目标B: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同时要避免把手段当成目标;

第二步,重构方法A;现状是由原来的方法导致的,因此,想要改变现状,不是从现状出发,添加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而是回过头,重构原来的方法系统。

第三步,消除变量C:如果AB都没有问题,问题依然存在,一定存在着变量,你可以通过「象、数、理」这个基本框架来寻找它,并通过5WHY的提问方法,挖掘真正的原因。

影响系统的任何变化都不是瞬时产生的,但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掌握了系统思考,你会在坏事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警觉地发现,其实并不是来自突发事件,而恰恰是来自缓慢渐进的过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