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ting 排序算法
0
本文记录了各种排序算法,相应性质;面试中的考察。
原文地址:https://hit-alibaba.github.io/interview/basic/algo/Sorting.html
算法小白——基本排序算法入门(动图演示)
常见的稳定排序算法有: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O(n²)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O(n²)
桶排序(Bucket Sort)— O(n); 需要 O(k) 额外空间
计数排序 (Counting Sort) — O(n+k); 需要 O(n+k) 额外空间
合并排序(Merge Sort)— O(nlogn); 需要 O(n) 额外空间
二叉排序树排序 (Binary tree sort) — O(n log n) 期望时间; O(n²)最坏时间; 需要 O(n) 额外空间
基数排序(Radix sort)— O(n·k); 需要 O(n) 额外空间
常见的不稳定排序算法有: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O(n²)
希尔排序(Shell Sort)— O(nlogn)
堆排序(Heapsort)— O(nlogn)
快速排序(Quicksort)— O(nlogn) 期望时间, O(n²) 最坏情况; 对于大的、乱数串行一般相信是最快的已知排序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排序算法之一;
其思想是通过无序区中相邻记录关键字间的比较和位置的交换;
在最好情况下,即正序有序,则只需要比较n次。故,为O(n) ,最坏情况下,即逆序有序,则需要比较(n-1)+(n-2)+……+1,故,为O(n²)。
最大的元素移动最快,最小的元素移动最慢。
在冒泡排序中:
- 最大元素 - 的移动速度是最快的,哪怕一开始最大元素处于序列开头,也可以在一轮内层循环之后,移动到序列末尾;(向后比较,且持续向后移动)
- 最小元素 - 每一轮内层循环只能向前挪动一位。如果最小元素在序列末尾,就需要 n-1 次交换才能移动到序列开头。(向后比较;前移后,指针不再指向该元素。)
最大元素可以一轮循环中移动到数列最末尾。(没次比较,更大,往后移动一位)
最小
(最坏case:)
优化算法2.0
进一步地,在每轮循环之后,可以确认,最后一次发生交换的位置之后的元素,都是已经排好序的,因此可以不再比较那个位置之后的元素,大幅度减少了比较的次数:
private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ay)
{
var n = array.Length;
for (var i = 0; i < array.Length - 1; i++)
{
var newn = 0;
for (var j = 0; j < n - 1;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Swap(array, j, j+1);
newn = j + 1; // newn 以及之后的元素,都是排好序的
}
}
n = newn;
if (n == 0)
{
break;
}
}
}
(newn - 指向的是 最后一个换过位置的 元素)
(而且这个换过位置 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都小(所以才没有交换))
(它之后的元素都没有换过位置,是从小到大的)
优化算法 3.0
更进一步地,为了优化之前提到的乌龟和兔子问题,可以进行双向的循环,正向循环把最大元素移动到末尾,逆向循环把最小元素移动到最前,这种优化过的冒泡排序,被称为鸡尾酒排序:
private static void CocktailSort(int[] array)
{
var begin = 0;
var end = array.Length - 1;
while (begin <= end)
{
var newBegin = end;
var newEnd = begin;
for (var j = begin; j < end;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Swap(array, j, j + 1);
newEnd = j + 1;
}
}
end = newEnd - 1;
for (var j = end; j > begin - 1; j--)
{
if (array[j] > array[j + 1])
{
Swap(array, j, j + 1);
newBegin = j;
}
}
begin = newBegin + 1;
}
}
关于鸡尾酒排序的具体请见:
http://bubkoo.com/2014/01/15/sort-algorithm/shaker-sort/
??Running time???
插入排序
一般来说,插入排序都采用in-place在数组上实现。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从第一个元素开始,该元素可以认为已经被排序
取出下一个元素,在已经排序的元素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
如果该元素(已排序)大于新元素,将该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重复步骤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于或者等于新元素的位置
将新元素插入到该位置后
重复步骤2~5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也是一个简单的排序算法,它的思想是,每次只处理一个元素,从后往前查找,找到该元素合适的插入位置,最好的情况下,即正序有序(从小到大),这样只需要比较n次,不需要移动。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n) ,最坏的情况下,即逆序有序,这样每一个元素就需要比较n次,共有n个元素,因此实际复杂度为O(n²) 。
private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ay)
{
int i = 1;
while (i < array.Length)
{
var j = i;
while (j > 0 && array[j - 1] > array[j])
{
Swap(array, j, j - 1);
j--;
}
i++;
}
}
QuickSort
摘自:常见排序算法 - 快速排序 (Quick Sort)/wikipedia
快速排序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更小但结构与原问题相似的子问题。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这些子问题的解组合为原问题的解。
利用分治法可将快速排序的分为三步:
- 在数据集之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基准”(pivot)。
- 所有小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左边;所有大于”基准”的元素,都移到”基准”的右边。这个操作称为分区 (partition) 操作,分区操作结束后,基准元素所处的位置就是最终排序后它的位置。
- 对”基准”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子集,不断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所有子集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分区算法
function partition(a, left, right, pivotIndex)
pivotValue := a[pivotIndex]
swap(a[pivotIndex], a[right]) // 把 pivot 移到結尾
storeIndex := left // index一开始在最左边
for i from left to right-1 // 把所有元素从左至右遍历一遍
if a[i] < pivotValue
swap(a[storeIndex], a[i])
storeIndex := storeIndex + 1 // 从左边开始,填满所有比pivot小的元素
swap(a[right], a[storeIndex]) // 把 pivot 移到它最後的地方
return storeIndex // 返回 pivot 的最终位置(该位置左边=比pivot小的元素;
//右边=比pivot大的元素)
调用分区实现排序
一旦我们有了这个分区算法,要写快速排列本身就很容易:
procedure quicksort(a, left, right)
if right > left
select a pivot value a[pivotIndex]
pivotNewIndex := partition(a, left, right, pivotIndex)
quicksort(a, left, pivotNewIndex-1)
quicksort(a, pivotNewIndex+1, right)
Quick Sort
注意第二行的两次交换:
* 即在i = 1,2 => 元素“7”“8”,并没有进行swap操作)
* 而是在i = 3,4 => 元素“4”“2”,4<5, 2<5,
进行swap操作交换到storeIndex的位置(同时store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