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上):我的钱到底花哪去了?
大家是否经常有这个感觉,钱花着花着就没了,但是让你想想自己钱花哪里去了,却也想不起来,总觉得自己没花那么多钱。
后台有一个柠友就是这样:
她每到信用卡和花呗还款期就很焦虑,看着账单上的数字都很惊讶,我上个月真的花了那么多钱吗?
然后看账单详情,又想起来,哦,确实都是我花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真的是我们失忆了吗?
其实并不是,柠檬觉得有两个因素在影响大家对消费的感觉:
第一是电子支付降低了你对花钱的警惕性。
现在大街小巷每个店铺都贴了二维码,大家平时花销基本都靠电子支付,柠檬上次用现金好像还是过年发红包。
电子支付确实很快捷很方便,但与此同时,这种支付方式对我们的消费也产生了一些影响,让你消费的时候看到的不再是“钱”,而是“一组数字”。
想象一下:
你看中了一件衣服,1800元,用现金支付的话你要数出18张一百元,厚厚一沓,这钱给出去的时候你是能直观感受到自己花了多少钱的,也能看到自己钱包里还剩多少。
这时你会稍微思考一下“我这钱花的是不是有点多,接下来这段时间我是不是要少花一点”。
但是这些念头在你用电子方式支付的时候是不会有的,因为你不过就是在手机上输入“1、8、0、0”这四个数字而已,可能你都意识不到自己花的是“1800元”,而且你也看不到自己有多少余额,有一种我可以随便买、随便花的感觉,尤其很多人还开通了免密支付,那在花钱时就更没什么感觉了。
电子支付会给人一种错觉,你先输入一组数字,然后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导致很多人在买东西时会缺乏价格概念,不会去想这东西到底贵不贵,也不会去衡量自己的经济情况是否能支撑,反正就是感觉买东西很爽很快乐,买起来就无节制,买回来的东西也不太珍惜,到下个月结账的时候才懊悔不迭。
第二是面额效应增强了你的购买欲。
所谓面额效应就是,同样的金额,小面额的钞票总是比大面额的钞票更容易消费掉,这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效应。
大家逛超市的时候应该都有这个感觉,你看这个东西5.8元很便宜,那个东西只要32.9元,面额都不大,所以就都拿进篮子里,到结账的时候发现总共花了400多,但你觉得自己根本没买那么多。
这就是因为我们虽然对价格非常敏感,但是却很容易遗忘。
你买了1800元的衣服在回忆的时候好歹能记起来,但是花个5.8元,谁会特意去记呢?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所说的那样,明明花了那么多钱,却忘记自己买过什么。
小钱花多了,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分享一个我朋友的情况:
她说自己不买奢侈品,衣服化妆品买的也很少,而且她还是自己做饭带去公司的。
她觉得自己够节省了,怎么每个月还花六七千呢。
我就建议她做个记账簿,结果发现她每天上下班打车,做菜从线上订,经常跟朋友出去逛街吃饭看电影,还经常从网上买点小零食。
这些钱单笔来说都不大,但是积少成多,她就在这种不知不觉中把钱花掉了。
如果你总是入不敷出,总是在为还贷而烦恼,那我希望你可以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花费。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析了影响我们消费的两个原因,下期我再详细跟大家讲讲如何才能做到理性消费。
如果你还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面额效应”的内容,【柠檬心理课堂】,后台回复关键词【面额效应】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