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

一樽佳酿,撰写历史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闭眼将晓
《了不起的盖茨比》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酒给人们的每个日常都镌上深刻的烙印。毫不夸张的说,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昨日有朋自远方来,唤上几位老友,在花城酒馆闲坐,几盏寒暄,聊聊近况,插科打诨。都是些随性随心的货,也就没有人揪着过去的那些个事,当然也可能因为岁月易老,当年狂言妄语,而今满纸牛皮。

无往事下酒,几个人就着好酒入肠,酒至微醺,掰扯起了古今。

01

酒池肉林,极乐之宴

人们常道:“英雄难过美人关”,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中国古代“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位美人更是“全民偶像”,裙下之臣众多,上位者更是面临“江山美人”的千古难题。

其实美酒亦然。

杜康酿酒,虽是偶然,却被众人尊称“酒神”。

随者农业技术的发展,粮食产能逐渐趋于稳定,人们渐渐有了大量酿酒的条件。而原材料和品阶和酿酒工艺的限制,酒的口感和质量也会参差不齐,也就有了“佳酿”之说。

旧时,“佳酿”便是奢侈品,最容易享用酒的人,往往是一个王朝中极具权势之人。盛世大观,从来皆是几代帝王上下求索而就。

而说到美酒误国,商纣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偌大的殷商帝国在他的先辈手中不断壮大,良田众多,权势扩大,国库充盈,除了王宫极具奢靡的装潢装饰,便是餐桌上便是取之不竭的美酒佳肴。爱酒成痴的商纣王筑起酒池肉林,美人环绕,在烦恼忧愁不断的尘世寻找到了天上人间的感觉。

酒池肉林,如此行事者,除了豪饮误国、葬身火海的商纣王,还有盛唐之下的唐玄宗。盛唐时期,酿酒工艺已经趋于成熟,无需豪饮,也可体味微醺或酣醉之乐,或优雅品酒,或放浪形骸。天宝年间,唐玄宗为杨贵妃庆生,太液池注入三千美酒,万方来朝,宾客如云,史称“极乐之宴。

据说,“极乐之宴”当时宾客饮用的是从高昌引进的葡萄酒。文献《册府元龟》卷970中提到:“及破高昌收马乳蒲桃,实於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

02

诗仙酒仙,无酒不宴

国人自古遵循孔孟之道,主张有礼有节,谦逊自持,人们都畏惧酒后失德,愧对圣贤,大家都循规蹈矩,端庄雅正。直到唐代,早期蒸馏技术开始出现在今天的四川与贵州一带,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也带来酒的变革,酒的度数、口感和品类在这个时期都有了史无前例的提升,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白酒,开始以烧酒之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各种果酒、药酒也开始出现,盛世之象,酒态众生。

酒文化的大开大合,让来自民间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诗仙李白就以酒仙之名的著称。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美酒佳酿,便是诗仙李白等文人墨客诗兴情怀、舞笔甩墨的兴奋剂。

常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行创作之事,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痴情书画与快意江湖,美酒不仅仅创作的助推器,也是豪情万丈、不羁洒脱的标配。

因为这樽“佳酿”,中国的艺术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繁荣时代。

直至今日,“无酒不成席”已然约定俗成,美酒已经成了餐桌的必备佳品。嗜酒我等,或浅尝辄止,或快意恩仇,还是该注意切勿贪杯,注意人身安全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