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收获一颗平常心
以前读传记,尤其是那些从小就留下好印象的作家,特期待他们是完美的,至少,希望他们符合印象中的人设。
所以,当看到冰心酸溜溜地讽刺林徽因的时候,一翻其真人照片,颜值差距还挺明显,瞬间对冰心形象逆反成“失望”。
转念一想,这讽刺的手笔,写得很有风格啊,“小方”一词创造得真是有见地。怎么能要求一位内心丰富的优秀作家,只给你《小桔灯》的温情呢?
很多人说林徽因被梁思成第二任妻子刻意黑化,我倒不这样武断。
一位有个性、年少懵懂、明艳的女子,心情不好时发几封信件给友人,有必要过分解读吗?为徐志摩真挚热烈的爱情一时打动,没有逾越之举,最后又理智拒绝,就无法接受了吗?
最近还看到有人因为喜欢林徽因,对于钱钟书讽刺林这一点也反应过度,暗讽钱未免太不厚道---另一种形式的因“爱”生“恨”。
不一定每个人都得和自己一样喜好。爱憎、感情,本来就是芝麻对绿豆的事情,不然按照这个套路,平凡如大多数你我,可能都没有机会存活于世了。
大家以前没少读鲁迅文章,如今读到他的家庭、感情生活,在反封建反包办婚姻的当时,尚属常态,而今天议论起来,诟病者不少。
鲁迅打过笔仗,结束后为噌噌上升的热度感到“安慰”。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说道:“拙作销路如常,捏捏脚膀,胖了不少,此则差堪告慰者也。”
鲁迅打过官司,原因是被拖欠稿费和版税,被告是昔日自己执教过的北大的学生、后来北新书局的老板。
鲁迅赢了,但引起了一些朋友的不满。毕竟,“君子固穷”的传统认知顽固而理直气壮。
真实的鲁迅,或许让一部分期待“伟大”“完人”的瞻仰者略感遗憾,而在我看来,鲁迅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真实。
他不曾自我标榜,还清晰地公开表示过:“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用一句话总结:你爱或者不爱,鲁迅的作品就在那里,让人每每一读,都通体畅快。
谁是完美的呢?谁能一开始就抵达成熟呢?在漫漫人生长河中,几人能一步一莲毫无瑕疵呢?
想起世界杯中身为一枚伪球迷的心酸,那个时候忽然明白:
喜欢一个人,不代表那个人和你有什么关系,更不代表你和喜欢的人一样优秀。
但是,当你向全世界宣称喜欢一个人,这个人就变成你的盔甲和软肋了。加诸其身的荣光,你炫耀之。加诸其身的不顺,仿佛也打了你的脸。
名人本身,是自由而丰盛的。应该保持平常心的,反倒是阅读者的我们。
文章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