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令人惊艳的教育方式告诉你,什么样的方法才最适合自己的孩子
1
最近,网上的一个五分多钟的短视频,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
视频中的女士话语温柔而坚定,神采飞扬、充满自信,丝毫看不出已过花甲之年。
她叫陈美龄,香港人。曾红遍两岸三地乃至日本,事业发展巅峰时期却听从父亲建议暂时退出演艺圈,远赴加拿大求学。
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她重新进入娱乐界。在事业正值第二顶峰之际嫁人生子,边带娃边工作,之后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去读斯坦福的博士,更是把三个儿子都全部送进了斯坦福!
作为社会儿童心理学学士和教育学博士,陈美龄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式。
她认为做功课也是玩,玩的时候也是学习,不能完全分开玩和学习。
如果天气刚好下雨的话,她就会和孩子一起出去玩。在公园的水里面,她和孩子一起放叶子,看谁的叶子跑得最快,通过游戏的过程让孩子也得到了学习。
其实,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有在玩中才能真正挖掘自己的潜力,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擅长的。
在孩子向她提问时,她绝对不会忽略孩子的提问。
在她炒菜时儿子向她提出“天空为什么是蓝的”这样需要好好思考、然后恰当回答的问题,陈美龄当即选择了关掉火暂停炒菜,和他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这样既没有打击孩子的好奇心,还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曾经说过:“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给予孩子提出的问题足够尊重,赞同孩子提问题这种行为,合理的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找到答案。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乐观自信,更容易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2
重庆有一位高学历爸爸,别出心裁把8岁的孩子当博士带。
这位爸爸名叫周庆,是一名博士生导师。
突发奇来的灵感,他给儿子和儿子的三个小伙伴办了一场为期5天的“培训”,用带博士的方式带孩子们玩了一圈。
他带着四个娃,一步步从选题、查资料、日常调研、论文、PPT、思维导图等做起,模拟博士研究的日常。
他还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纪录片,教他们在一些官网和论文网站上查阅资料。
他还给孩子们列了一些小目标:让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进行演讲,自行设计问题采访10位游客,将30个概念组织成一幅图画,并写出符合大学标准的论文等。
孩子们纷纷表示,这种新奇又充满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和平时很不一样,却收获满满。
看了这个新闻,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此“高大上”的教育方式,没有博士的高学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其实,周庆的教育方式并没有让孩子参与到多么高深的学术专业研究,而是“授人以渔”。
让孩子在兴趣和快乐的引导下自我认知,激发出内在的求知欲,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有的父母对学习的概念始终停留在教室、课本和作业上,认为只有在那里才能获得知识。
其实不然,对于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们来说,在玩耍中更能学到知识,并且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起读绘本讲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一起做游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一起听音乐跳段舞,享受自在放松的心情;一起涂鸦画画,感受色彩的魅力;或者是讲解大自然的知识,了解生命的奇妙。
让孩子保持无尽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永远比学到可以量化的知识更为重要。
3
曾有媒体报道,一对15岁的孪生姐妹因父母管教方式不当,竟将剧毒鼠药拌进稀饭中,最终将亲生父母双双毒死家中。
两个孩子从小被寄养在姨姑家学习,到小学三年级时才跟父母同住。
当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之后,爸爸妈妈并没有适时地去弥补对孩子曾经缺失的爱,还总是以家长自居的威严高高在上的对待孩子。
妈妈是个家庭主妇,除了孩子的饮食起居,就是成天打麻将,平时和孩子几乎没有交流。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以为只要严格就会有用。
为了让孩子考好成绩,他们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出去玩,还请了家教周末为她们补课。自己却在邻居家打麻将,不到做饭时间不回家,孩子们一直都觉得很压抑。
考试成绩只要不理想就会被妈妈数落“把她的脸都丢光了”,爸爸也会对她们进行体罚。在两个孩子心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逆反心理严重,于是萌发了杀死父母的念头。
据资料显示,80%的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有关,尤其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的占相当的比例。无数的实践证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未来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千万不要高高在上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应该成为“引导者”,和孩子互动。
指导者,顾名思义,就是不断的给孩子下指令,要他做这做那,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行事,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肯定会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
引导者则以开放式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心声,体会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以平等的态度去思考孩子的想法,这样的亲子互动,才会更紧密、更温馨。
4
有关调查显示,近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甚至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你见过那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法?”
一个答主说,他的一个学长提到了他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时候遇到乞丐的情景。
一般的父母可能会趁机小声教育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像他们一样,没有工作只能乞讨为生了。”
而他的父亲却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另一位答主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上小学的时候她的妈妈带她去吃牛排。这时,楼下出现了一对风尘仆仆的母子,母亲从包里拿出来面饼,儿子啃着刚买的鸡蛋灌饼。
妈妈说你看楼下的阿姨,很辛苦吧。她说是啊,你不会又想说我们老师说的不好好学习就要干体力活受苦,想买什么都没钱的那一套吧。
妈妈说:很多时候贫穷并不是因为懒惰造成的,或许别人没有和你一样好的教育条件,又或许没有好的机遇,所以不要轻易指责别人的生活。
你们老师说好好学习是有意义的,将来你不但可以自己吃牛排,还可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更多的人吃上牛排。
面对生活中的随意一个场景,父母的回答上升到教育孩子学会爱人、学会无私、学会奉献,明白学习的意义,才是让人真正惊艳的教育。
家庭教育家舒天丹说:“教育孩子如养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认知,以一种正面的、阳光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去影响孩子。
有朝一日他们心智成熟时,只要沿着这种阳光的心态,带着健全的心智,就能自信满满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