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是我偷的,但爱你是真的”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0人  梓楚阳
“玫瑰是我偷的,但爱你是真的”

忘了是哪一版《美女与野兽》的译词里

贝儿的父亲从野兽的园子里采了一支玫瑰

带回家之后对女儿说

“玫瑰是我偷的,但爱你是真的。”


尽管我后来再也没有找到这一版本的视频资料

但这句台词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白发的父亲从野兽口中死里逃生

回到家里 把红玫瑰放在桌上

怪兽可怕的威胁预言就已经笼罩了整座木屋

荧幕前的我们是该相信了

他真的很爱他的女儿

这句台词被我记住之后慢慢走偏了它本身的意义

首先

我当然不会觉得剧中的父亲对女儿的宠爱肤浅到需要一支玫瑰来彰显

但是

我同样感动这样一支用生命的价值换来的玫瑰能够如此直白地告诉我们

他有多爱她


[ 仪式 ]

是一个和“形式”不太一样的词语

听起来仪式好像要盛大得多

但其实不然

吃麻辣烫前先买一瓶冰雪碧

这是我们吃麻辣烫的仪式

闲暇的晚上 我们换上宽松的睡衣窝着看剧

这是我们庆祝自由和轻松的仪式

跨年的晚上 我们喊 我们叫 我们发自拍

这是我们庆祝新年的仪式

她早起一个小时洗头化妆

这是她们庆祝出门的仪式

如果我们说它们单纯是一种形式

未免太委屈了

我大概会理解情人节收不到玫瑰而跳脚的女性朋友

仪式感在我们的生活里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种暗示不断强敲着我们的心理

所有的精神意义最后都是要靠物质来体现的

无可非议

玫瑰不代表爱情

但需要有这么一个仪式

让你用它来表达爱


一辈子庸庸碌碌的时光太漫长了

漫长到我们每个人都慢慢地学会了“意义”这个词语

我们举杯消愁的时候说

我已经不知道我生活的意义了

所以

有人崇尚拜金主义 纸醉金迷 金钱至上

有人投身政治 前赴后继

在这种兵荒马乱的迷离中

宗教应运而生

虔诚的教徒把自己献给上帝 献给天主

用繁琐而有序的仪式

把一个个无意义的举动变得合理化、意义化

我们找到生的理由

也找到了死的去处

我没有具体地去查实“仪式”这个词语的起源

是不是真的来自于某个宗教

又或者来自于远古的祭祀 歌舞和祝祷

不过

西方的圣诞节 中国的元宵节

类似的节日尽管已被时间冲淡了宗教的外衣

但设立的初衷无非都是给一个普通的日子赋予了一些别样的涵义

而今天的人们选择把它们留在自己的台历上

无非也是想在寡淡的日月里找到一点光亮

寻找一个理所当然的庆祝理由


《小王子》里狐狸说的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

“你定在下午四点钟来

那么到了三点钟

我就会开始很高兴”

“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

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期待你的到来,

我们需要仪式”

当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的时候

狐狸说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

它使某个日子区别于其他日子

使某一时刻同于其他时刻”

生活本身就已经有太多的猝不及防了

喜怒悲乐本身就毫无预兆

而消逝的时候又常常无迹可寻

知乎上回答问题之前说“谢邀”

题目答毕说“以上”

我们爱在开始和结束的瞬间有一些象征性的动作和语言

作为这一时刻不同于其他的仪式

就好像是一段视频的“播放”和“结束”键

它让我们在混沌茫茫的记忆里拥有了两个清晰可见的坐标

标定了每一个普通日子和动作背后的精神内涵


曾经网络上也曾经有过一次逆潮

有一派人叫嚣着

为什么只有在母亲节才会说声感谢

为什么只有在感恩节才会心怀感恩

在之前的推送里我也说过

今天的互联网的舆论圈里

好像一直有一个“优越感循环圈”

在某一行为或言语占据主流高地时

就会有一派反其意而行之 而且力量会愈来愈大

近些年对于特殊节日的“反常”行为 似乎批判得太多了

不过我是真的没有认为这样有什么问题

感恩节感恩有问题吗

这个跟风怎么了吗

那些所谓的批判者又何尝不是“独醒主义”的跟风呢

因为这些看似反常的仪式本来就彰显着这些节日设立的目的

被贴上“流于形式”的标签常常让我们无言以对

不过我们应该感激

这份沉甸甸的仪式感给予我们的是在这一天说一些与众不同的我爱你

而不是怀着恶意来抨击别人的心迹


也许对于很多所谓“仪式感”会慢慢变成所谓执念

我们会把一件件小事放大

因为好像因为它们身上人为附属的意义

使小事变成了大事

我们想要设立无数的纪念日

把每一天都过得不一样 过得新鲜

而这些纪念日也伫立在眼前的道路两旁

不断提醒我们

别忘了这些日子

往大了说

每一个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

都是一个仪式

我从来不觉得某个节日的某个习俗是多余的

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去这么做

如果我们一定要庆祝这一个节日

那么 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完成它应有的仪式

同样

失恋的人总要痛哭一场 买醉一次

你可以说

是宣告恢复单身的仪式

也可以说 是和过去告别的仪式

现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破坏仪式感的东西了

除夕夜越来越难以下咽的春节晚会

团圆桌上越来越亮的电子屏幕

又或者是朝夕相处后的难厌其烦

担心虚张声势的畏缩胆怯

客观的 主观的

有太多因素慢慢抹杀掉了神圣的仪式感

把它们沦为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昨天

医生是要穿白大褂的吧

传说战士殊死决斗前亦有一套动作流程

它们看似多余

足以替代 或者省略

但我仍然想留住一些“仪式感”

听了太多

“世界是物质的”的哲学说辞

客观世界太大

现实社会又太多次剥夺了我们庆祝的理由

而每一次为不平凡而预备的仪式感

它们不再是流于形式的按部就班

而成为了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暗示

不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不能改变的事情也太多了

生而为人

在这个牢笼里

我们借由仪式感 高贵而快乐地活着

“这就是人类极为卑微但又感人的地方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