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读书笔记雪漠作品交流文集

雪漠《真心》读书笔记|用真心改变生命――观心性(1)

2021-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陶语
网络图片

无须增诸物,亦不减诸心。

殊胜之目光,以观殊胜义。

见到胜义时,便是大解脱。

粗细诸念头,如浪平静时。

无惑亦无昏,安静无动摇。

心似平静海,波纹已平息。

修止静心后,当观纯净心。

了解心明光,此为心自性。

凝视心性时,便得殊胜义。

是否诸怀疑,完全已停止。

无疑无犹豫,无误之本质。

非谓有改变,因观心本质。

众生本是佛,但因不识心。

由迷而沉沦,遂堕轮回中。

证悟于刹那,登山俯全景。

只在一瞬间,一目可了然。

只是登山时,须花大力气。

俯瞰诸物时,物体无自性。

凝视心性时,心亦无踪迹。

存在之本质,皆归于空性。

凝视物与心,二元无对立。

解脱心造作,便是大手印。

解脱两边见,便是大中观。

包容一切时,方为大圆满。

愿吾能坚定,解一解全体。

1.窥破骗子的真面目

无须增诸物,亦不减诸心。

殊胜之目光,以观殊胜义。

心的清净,心的解脱,并不需要你在心中增加什么,也不需要你在心中减去什么。简单说来,它仅仅是换了个角度看问题。这个全新的角度,就是殊胜的眼光;对问题的全新解读,就是殊胜的见地。能够以殊胜的眼光观察殊胜的见地,这就是真正的心性。

什么叫殊胜?经典中说过,所谓殊胜,就是指一种能增益智慧的特质。

当你能够用智慧的眼光来看待世间万物的时候,你自然不生烦恼,自然能够任运随缘,这时候,你也就不需要再去找一个形式上的解脱了,你甚至不觉得自己需要从一个什么样的境地解脱出来。

当你能用一种自然而非作意的轻松态度面对世间一切,心里不生任何执著、不留任何痕迹的时候,你才真正解脱。

2.胜义是什么?

见到胜义时,便是大解脱。

粗细诸念头,如浪平静时。

胜义就是超越了所有逻辑与概念的真理,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与真实。这个真理便是本元心、真心、空性、明空智慧。

明白这些道理,明白究竟智慧的同时,你便获得了一种发现事物真相的眼光,因此也就得到了解脱。

当各种粗细念头都慢慢平息,你的心平静得一如风平浪静的水面,又如映照一切的镜子之时,你就会发现,原来最究竟的智慧一直藏在你的心里。

佛陀及历代高僧大德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便法门,可以让我们的心达到一种极致宁静的状态。例如,禅定、数呼吸、修不净观、修白骨观、默念字句等方法。

数呼吸,修的是止观双运,能让你在专注于呼吸的时候止息所有念头,同时又保有一份警觉与观照,默念字句也是一样;

修不净观,是让你明白无论外表上多美的人,体内都有污血、鼻涕等不美的东西,从而帮助你破除对肉体和美色的贪恋;

修白骨观也是为了破除你的执著,但它针对的主要是你对生命和肉体的执著,当你在自己的身上观出一节又一节的白骨之时,就会体悟生命的无常,从而不再执著肉体及肉体的享受,慢慢地便会生起出离心。

无论是修止观双运,还是破除欲望,最终的目的,仍是让你妄念纷杂的心平静下来,让你的真心焕发光明。

当你见到实相光明,并用这种实相光明观照世界,发现它虚幻不实时,一切疑惑就自然消失了,各种执著与束缚也就破除了,你就不会受到受到世间万物的诱惑。有了这种见地,便已获得解脱,所以叫“见即解脱”。

3.放下怀疑的小心思

无惑亦无昏,安静无动摇。

心似平静海,波纹已平息。

怀疑、犹豫是无知的表现,糊涂、昏沉同样如此。

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观察与警觉呢?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管好自己的心,才能时时刻刻都明白你的心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你一旦昏沉、糊涂,就无法时时了知心灵的状态了,同时也会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当你不能明辨是非的时候,或许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做出许多自己也不认可的事情。

关于“安静无动摇”,达摩祖师曾经谈过这样一个问题:“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似墙壁,可以入道”。

“外息诸缘”是说,对世界上所有的幻相因缘,都不去在乎。它们进不了我们的心,妄念就息灭了。

“内心无喘”的意思是,心不要随那外缘变化,不要随欲望乱动。心不动叫无喘。

“心如墙壁”,心好像一堵墙一样,不要左偏,也不要右歪,安住于中道,就可以找到入道之门了。找到入道之门、即是明心见性。

4.虚妄世界的停转

修止静心后,当观纯净心。

了解心明光,此为心自性。

凝视心性时,便得殊胜义。

是否诸怀疑,完全已停止。

只要你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止息妄念的修炼,你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宁静。当你的心宁静到一个极致的时候,真心就会显露出它纯净无染的真实面目。

你开始观察它,体悟它所代表的含义,体悟世界不断流转的真相,体悟心的智慧,了解你心性的光明。

心性的光明就是空性的光明。它能驱散愚昧和欲望,照亮你心灵的暗夜,让你把世间一切看得清楚明白。

万物的自性就是空性,心的自性也是空性。

当你专注地观察你心的空性,并能忆持空性、融入空性时,就会渐渐俱足非常殊胜的见地。你不再以个人的偏见与经验去猜度、计较一切,仅仅以智慧观照一切,心如虚空,也如明镜朗照万物,心的本身却如如不动。你观察它,里面没有怀疑,也没有是非,更没有分别心,一切妄念便都停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