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罗生门,张首晟的痛
“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并据此如何行动。”——达里奥《原则》
我“混进”币圈一年半,回头看有几个大坑没踩,算比较幸运。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有很多盲区,在这种无知状态下,投资上就比较克制。
1.区块链的罗生门
今年的链圈和币圈都很凉,牛市里的理想、鸡血到熊市就变成一地鸡毛和恐慌。
区块链的世界就像罗生门,各说各话,真相不明。
现在往往一提比特币、虚拟货币、区块链这些词,很多人是不平静的。总结一下有4种常见情绪,各代表一种立场:
- 愤怒/嘲笑:全是骗子、没有例外,参与其中的不是傻就是坏!
- 狂热:区块链是未来,秒天秒地,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想发财就炒币搞项目。
- 收割:区块链是什么无所谓,只要韭菜多,赶紧搞个噱头收割。
- 鄙视:但凡不是权威机构、政府主导的区块链项目,不是割韭菜就是注定失败,他们绝不是未来。
这是几种典型,现实中人们对区块链的感觉可能更复杂。如何理清这些纷扰?以上那些态度错在哪里?
我想先从张首晟教授说起,这是另一种立场。
2.张首晟:In math we trust
美国时间12月1日张首晟因抑郁症意外去世,年仅55岁,学界科技界创业圈为之震惊扼腕。
生于1963年的上海,经历文革和红色浪潮的年代、凭努力和天分登上科学殿堂。现在是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杨振宁的弟子、已包揽物理界所有重量级奖项,被誉为华人距离诺奖最近的希望。
“我们发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那里只有天使,没有魔鬼。”,去年张首晟的“手性Majorana费米子”重大发现登上《科学》杂志,他这样感叹。
虽然是物理学家、却深刻的涉猎哲学、历史、信息技术等领域,其思想深度广度在混沌大学的《第一性原理与创业课》上可见一斑。
许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个区块链布道者。一直以来,他用行动支持着全球范围内区块链的发展。
年初马化腾在朋友圈转发了他的文章,一时间引起很大关注。
没有证据表明,他的抑郁症与区块链有关。作为攀登科学的关键人物,我更相信,那种抑郁症可能是属于攀登顶峰的人才会有的高处不胜寒。
西方哲科思维体系里,数学对人类知识有重要的含义。区块链寄托了张首晟个人许多理想,他在不同场合中表达了对于区块链和投资的看法:
我把区块链的整个理念用一句话来描写,叫‘In Math We Trust’。区块链中,底层是数学,中层是法律,上层是经济行为。
人类所有的知识当中,哪一个大家最容易达到共识?显然不是经济学、法律学、政治学、化学、生物,甚至也不是物理,最容易达到共识的是数学。
社会科学一直找不到根本的数学原理,可能的确是不容易找到,因为很多经济行为建筑在人的不理性上。到了区块链的时代,最根本的经济行为,就是信任的机制,建立在数学之上。
绝大部分大数据跟个人信息有关,而个人数据和信息往往去了中央平台,个人并没有得到隐私的保护,人们也没有因为提供个人数据而得到回报,这两个问题同时由区块链解决,所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必然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早期投资的风险与随机性之大导致了较高的失败概率。用科学的思维做投资,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普适性原理作为投资的方法论,正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的公理,依旧能在千年之后指导近代政治家和思想家起草《独立宣言》。
张首晟 2013年创立了丹华资本,“丹”取自斯坦福(又译为史丹福),“华”取自中华,专注于投资创新科技,意在成为中国连接世界创新创业的发源地——斯坦福大学和硅谷的高速桥梁。
我和币圈许多人是从区块链的社群中了解到丹华资本这个机构的。从媒体曝光数据看,丹华资本投资区块链比重确实较大,其中包括FCoin、NEO、本体等等。
(图:丹华资本的投资布局)
所有知名科学家中,只有张首晟对区块链表达出强烈兴趣。
一个方面就是它在数理上很优美,就像当年牛顿将数学哲学和自然打通一样。(牛顿万有引力的书原名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区块链意外的将人类在经济、金融、信息科技、社会学等文明成果和数学打通。
张首晟年青时去德国参观科学家的墓地,深受震撼。每个人的墓碑上,都镌刻着他们的一道代表公式,如海森堡的墓志铭是举世闻名的“测不准原理”,奥托·哈恩的墓碑上是一道核反应公式等等。
万物速朽,唯公式永恒。张首晟的一生,一直在追求一个万物理论。从14岁自学数理,到55岁的骤然离去,短暂的四十年中,他眼中的世界,因这些公式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美丽。
他的离世大概有一个痛苦和遗憾,他还没有看到自己推崇的区块链技术的实际运用、看到被数学理论改变的全新世界。
斯人已逝,惟愿安好。
3.金与沙
举张首晟教授的案例,其实是回应前面提到的4种情绪。
- 对愤怒/嘲笑者:区块链都是骗子和傻子吗?张首晟就是例外、还有中本聪、vitalik等等
- 对狂热者:有时大家谈的「区块链」,根本不是同一回事。大家说的「币圈」也不是一个圈。深陷传销诈骗却做着区块链的梦,很多人也分不清楚。如果区块链是个行业,我认为它适用的领域比互联网小的多,并没有多少领域需要或者值得去中心化的这么折腾,它绝不是什么万能神技。
- 对于收割者:国内人多,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多,于是骗子也多,新概念被用来炒作和欺诈的空间很大,但技术要发展就必然会逐渐消除这些欺诈的空间。
- 对于鄙视者:首先有些场景确实适合机构权威主导,但大部分应用场景和中心大机构是冲突的,有很大约束性。主要应用将大部分产生在分散的自治机构中,而不是相反。
我相信这是趋势,只是投资某个区块链项目依然是风险极高的行为。
现实中,区块链行业虽不乏张首晟这样的科学家和团队、可通常大家所谓的币圈更多充斥的是骗子、韭菜和一批做市商。
一到大牛市区块链自动吸附各种人,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参杂其中。有技术理想的核心人物和团队再多必定也会淹没在链圈币圈的罗生门里…
我在说什么?我是说对于这个复杂的矛盾体,如何看待。
如果仅从人数的绝对值看,所谓币圈链圈几乎全是传销骗局;这么简化来看问题挺好,一般有这种看法的人也最好别去反驳,这样省心且他绝不会中骗子的招。
如果不是按绝对值,而是对不同人的权重加以区分。发明这个技术的人、改进推动这个技术发展落地的人权重高、炒作者权重低,那么你对区块链的看法自然不同。
用我在线下分享时的一个比喻,也许比较好理解。
你抓起一把沙,它确实是一把沙,可是你把它放在金斗里拿水冲,冲掉99.9的沙子后,看到斗里剩下那么一丢丢金子在发光。
从绝对值上看,你依然可以说刚刚手里的,就是一把沙子而已,金子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计。但你也可以说沙里0.1%的金子就是你真正要找的东西。
同样一把沙,有的人拿99.9%的沙子定义它,有的人拿里面0.1%的金子定义它。
定义不同,世界不同。
有时候同样讨论区块链,这边说的是里面0.1%的金子,那边说的是99.9%的沙子。
有时候你说的是这个技术的先进性,它的运用潜力,改进的可能性;他说的是市面上99%的区块链骗局。
(另,没有任何项目会给自己贴上「垃圾」的标签。参与其中,你怎么知道自己拿的是金子,而不是沙子、骗局和垃圾股?这又是考验智慧之处。)
从绝对值上看是我们错了,但决定这个行业性质的究竟是99%的沙子还是1%的金子?
还是留给你自己判断吧。
In Math We Trust,数学很美,人性很杂;人性很杂,所以数学很美。
张首晟的讣告以诗结尾,家人称这首诗“诠释出他一生探索和发现美的使命”。
“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花看天堂,把永恒纳进一个时辰,把无限握在自己手心。 ”——《天真的预言》
是金是沙,观者不同,世界不同。
不论未来几何、下一次拐点和契机在哪,我仍可以为未知的世界,保留各种可能性。
不是因为我知道多少,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怎么做。
祝好
欢迎关注「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