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

《加速-从拖延到高效过三倍速度人生》-读书笔记

2019-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最可爱的Lisa
《加速》 人生效率体系

一、精力管理

实践目标的两大工具:

(1)SMART法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ime-bound(有时限的)。

SMART

(2)甘特图。根据每个任务启动时间的先后,将其依次排序;再通过字体颜色或字号的不同,将重要和紧急的任务与其他任务加以区分。完成每个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就是甘特图上的一根线条,线条越长,就表示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越长。这样一来,每天需要完成多少目标,多长时间完成,什么时间完成,应该优先完成哪一个,目标的完成情况,都能一目了然。

甘特图

目标分解的方式:

(1)分子分解法。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要把大目标分解到细小得不能再细小的程度,直到可以用画对钩的方式标记执行进度。这样分解出来的小目标,要么做了,要么没做,不存在模糊的中间值。

(2)重要性法则。我们在分解目标时,应当牢记哪些是重要的目标,从而对这些任务给予更多时间和精力上的分配。

(3)目标排序法。完成一个大目标,往往需要很多步骤。有些目标的实现,是以小目标的完成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分解后的小目标进行排序。

目标实现的方法:

(1)使用激励手段。

(2)学会目标复盘。推荐四大步骤:回顾目标、结果对比、思维演练、总结规律。

时间投资:

(1)计算价值时间。当你准备分配自己的24小时,你可以把所有要做的事全都列出来,按照可控时间或者非可控时间,还有时间的高、中、低质量将其排序,这样你就可以计算出哪个时间段是自己的价值时间。

(2)做时间预算。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且你时刻都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意外插曲,不给自己预留时间去面对这些意外,它们就可能会变成阻碍你完成目标的绊脚石。对于新手来说,我们一般需要把每天的时间预留40%,也就是每天不能安排得太满,以避免意外的事情插入,导致混乱。之后再逐渐地把预留时间缩减到30%甚至20%,最终能够做到计划时间和实际执行一致。

时间评估:

(1)时间敏感度。而当你认真关注、记录时间的流逝时,你才会开始把时间当作一种转瞬即逝的资产。

(2)时间品质。每个人在各个时间段的效率都是不同的,就像有些人早起办事思路清晰,有些人半夜思考更加透彻。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价值时间,尽量把重要的事放在那个时间段进行。

(3)时间效率。我们要记住,一旦决定了一件事,并且清楚行动步骤,如果可能的话,要马上采取行动。对于任何能在两分钟或者更少的时间内完成的事,要立即去做,不能拖延。

时间效率:

高效率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单位时间的货币价值。如果我们能用一小时做越多或越重要的事,那么我们的时间就越有价值。所谓成功人士的捷径,无非就是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时间效率。

(1)限定时间。

(2)为意志力充电。正如肌肉可以通过锻炼增强,意志力虽然是有限的,但同样可以依靠锻炼的方式来提升。每次想要停下工作时,就告诉自己再坚持10~15分钟,给自己加油鼓劲。反复几次,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在不断超越身体和意志的极限。

排除外在干扰:

(1)心理暗示法。正确使用信物进行心理暗示,能够稳定人的情绪。这并非单纯的经验总结,医学界曾给过科学的论证:“人脑会自动产生内啡肽和镇定素,这些化学物质对于镇定有特殊效果。当一个人受到良好的心理暗示时,上述物质就会增加分泌,让人稳定下来。”

(2)做出公开承诺。我们需要让身边的人清楚我们的时间规划,然后严格按照规划去执行。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由自己掌握主动权的效率环境。

(3)与高效能人士同行。而努力在人群中寻找和我们有相同目标的人,哪怕是竞争对手,他们都能带给我们一笔精神财富。他们的努力就是我们的动力。有的时候我们并不具备某个好习惯,那不妨去结交一些具备这项好习惯的朋友,看看他们能否帮助自己。

提高效率:

(1)自我协定。就是自己和自己的约定。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模糊事情的性质,一天的任务清单里,只有“要做”或“不要做”的事。

(2)压缩时间。

(3)用压力刺激效率。

二、认知管理

判断知识价值的标准:

(1)区分知识和信息。从新闻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为了消除不确定性,是真实且有时效性的。知识是经头脑处理过的个性化、结构化的信息,并没有时效性。对于一个领域的成功人士而言,他们可能更关注的是信息,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多年的专业知识储备,所以信息对他们而言更重要。但是相比之下,对初出茅庐或正准备职场晋升的人而言,他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垫底,信息对其来讲几乎无用,知识学习反而更加重要。

(2)区分知识与表演。

(3)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知道获取原则:

(1)简化。紧盯目标,单刀直入。

(2)速度。

(3)容量。

(4)深度。

知识宫殿:

(1)总量(规模)。一个领域的知识规模。

(2) 结构。硬本领,所需要的知识。

(3)程序(流程)。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4)关联(关系)。与硬本领相关的知识点。

(5)内外。每个楼层之间的关系。

(6)动态(变化)。面对不确定事件。

知识的使用:

(1)学以致用。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由浅入深的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2)知识变现。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成为你的摇钱树。

知识金字塔:

(1)第一层中,知识工作者可能以雇员的形式,把自己的知识、技能、时间售卖给机构。

(2)第二层是培训公司或者是中介公司,寻找并集合一群知识工作者,通过举办知识共享活动,来获得运营分成。

(3)第三层是,知识大咖们售卖知识产品版权,有认证机构加持,通过版权和流量获得收益。就像马东和罗振宇,他们就是在用自己的知识和影响力变现。

(4)第四层是一些传统出版机构或者像喜马拉雅、下班加油站这样的知识平台。通过搭建和开放知识平台,提供知识服务。

(5)第五层是独立投资人,这些人虽然不一定生产知识,但是似门通过投资知识平台,投资回报。

(6)最后一层是这些投资人所在的公司,他们获取投资收益后,再输出知识,影响他人从而获得更大收益,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知识更新:

(1)扩大知识量。知识创新一定是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上,通过知识互联和知识碰撞产生的结果。或者说是发展了原有的知识点,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框架。这就是知识创新的原理。因此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就是扩大自己的知识量,知识量涵盖的范围越广越好。

(2)借鉴经验。我在 《 人生效率手册 》 中,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作单点突破法,包括计划 ― 实施一一总结 ― 评估 ― 再次计划这五个步骤。它指在一个点上持续而深入达成目标的过程,结合了做事前的计划、做事中的严谨、做事后的复盘以及总结归纳的逻辑训}练方法,将人的思维模型构建出来。

(3)跨界思维。我门可以利用精学体系和泛学体系进行跨界。在关于知识获取的那泛学体现了知识的广度,进行多领域积累。而精学代表了知识的深度,把这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如虎添翼,能为自己打造杨自竞争力。篇文章里,我提到过,能够扎实你的硬本领。

(4)总结笔记。随手写的批注和思考,重新整理到我的总结笔记中。这时候,这些疑问不是零散的,而是针对一个话题或者理论的思维延展。或许,当下的我无法立即回答这些疑问,甚至网上也搜索不到这些答案。但随看我知识的积累和跨界思维的运用,当我有一天回过头来解决这些问题时,我就实现了知识创新和自我知识体系的丰富。

知识共享的好处:

(1)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人而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2)获得自信,我把它又称为‘知识的自我效能’,指的是我们对于能够为他人提供知识而产生的自信感。

(3)知识分享还能有效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捍出过一项研究成果,叫作“学习金字塔”。

(4)结交高质量的朋友和建立个人品牌。

如何会教?

(1)选择你的共享内容。我们应该先共享自己的优势知识,比如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些就是我们的优势知识。其次才是专业之外的共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所学习和需要巩固的知识,大多都与我们的硬本领和目标相关。所以如果我们过多选择专业知识之外的知识分享,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因为我们可能需要重新学习,且翻门在这些知识上缺乏说服力。

(2)梳理共享途径。

观念管理

(1)纠正偏差。观念是基于知识形成的,而且带有主观性。所以我们要形成正确的观念,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纠正对知识的错误定价偏差。我们发现自己武断地认为这个重要那个不重要的时候,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想?这会不会导致我形成错误的观念?只有意识到偏差的存在,才能去改变它。

(2)反思校正。
a,要判断,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支持还是反对我们现有的观念?

b,我们准备获取的是新知识吗?它们能更新我们原有的观念吗?

c,有人追求真理,也会有人输出混淆视听的言论。那么,我们的观念是真实可信的吗?

总结来看,反思校正就是学会判断、反思、怀疑、推翻过时的或者是错误的观念。

(3) 参考模仿。通过知识积累和知识激活,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立场。但是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我们现实生活的呢?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对于新手来说,这可能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参考模仿那些伟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观念体系。

“练习”有三大层次:

(1)天真练习。低水平的重复练习,长时间用同一个标准循环往复做一件事。因此,我们只是增加了熟练程度,做事标准没变,做事水平就难以提高。

(2)有目的的练习。必须有很清晰的目标,以及支撑我们完成目标的操作标准。

(3)刻意练习。那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除了目标制订,还有注意力专注、强化反馈、走出舒适区等要求。

刻意练习的方法:

(1)一万小时定律。

(2)基础训练。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编程用的固定算法,这些都是套路。

刻意练习的特征:

(1)具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2)注意力专注。

(3)强化反馈。这是一种很典型的逆向思维的呈现。意思就是我们必须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对不对,如果不对,就要弄清楚到底怎么做错的。

心理表征的用法:

(1)快速记忆。

(2)解释和组织信息。大师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一次把这些心理表征“吃透”。不仅能理解和解读它,把它保存在记忆中,还能组织它、分析它,用它来做决策。

如何成为杰出人物:

(1)跨越停滞阶段。交叉训练法和特定弱点攻破法。

(2)练习个人属性。最后一点是顺势而为,具备创新能力。

(3)具备创新力。时势造英雄这句话说得非常在理,说明了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时代性。

三、思维管理

如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1)一个最标准的方法就是习惯发问法。也就是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我们通过各种输入渠道获取知识或事实,在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而自觉主动地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后,我们再获取解决问题相关的知识,重组认知,最终解决自己的疑问。

(2)第二个方法叫作金字塔归纳法。它的步骤是:提出论点,总结结论,给出论据(也就是理由),最后行动。

(3)分析和推理。分析和推理要基于两样东西:经验和数据。经验是过去积累的常识和感悟,所以经验越丰富的人做出判断的速度越快,准确性越高;数据就是对事物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某种科学性的结论。

换位思考的三大步骤:

(1)首先,我们要保持大脑和心智的开放,让自己尝试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经历。

(2)我们就要学会认真聆听,了解他的想法。

(3)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共情,这是换位思考的本质。

6把椅子换位思考法则:

(1)主观视角。也就是我们自己的视角,我们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2)客观视角,就是第三人视角,其他人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和他们的想法是否一样?他们的想法有哪些漏洞?尝试从其他人的回答中完善自己的思考。

(3)相关视角。我们要从当事人或相关人那里了解情况,以及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以便我们在换位思考中能真正触及对方的内在需求。

(4)发展视角。当我们在聆听对方叙述的过程中,需要情感的代入,但不能完全沉浸在故事和情绪中,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厘清事件的前因后果: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中间经历了什么?事情的走向是怎样的?

(5)积极视角。如果对方向我们求助如何解决一件事,而我们发现即便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想象:如果是自己所推崇的榜样或导师面对这个情况,他们会如何解决问题?积极视角这把椅子主要是为了推动问题的解决。

(6)结果导向视角。带着“问题已经解决”的心态去思考当下,脱离情绪困扰后看这个事件的发展,我们或许就能更客观平和地应对了。

哪些东西可以逆向思维?

(1)方位。这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说上与下,前与后,进与退,你与我,等等。上文中提到的换位思考其实本质上也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方位的概念抽象在人际关系上。还有我们常说的“以退为进”,为了获取更长远的利益,暂时先示弱,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这也是方位的一种逆向思维。

(2)属性。事物的属性是多个向度的,一件事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不同角度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比如说生与死,好与坏,大与小,强与弱。

(3)因果,意思就是把一件事的成因转化为它的结果,或者说是解决方法。比如说“以毒攻毒”“煮豆燃豆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最开始提到的那位商店经理,用破洞来拯救破洞,也是逆向了因果。

如何训练自己逆向思维?

(1)设定结果。顾名思义就是设定你做这件事的目标和结果。

(2)反证结果。为了实现目标,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果最后失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还会进行各种Plan B计划备案,避免意外的出现阻碍个人品牌目标的实现。

(3)避免极端。避免去做那些可能导致反证的事,归纳原因的时候不要推卸责任。不能把没有成功的原因都归咎于偶然失误、团队不给力或者平台方不够重视。任何极端的片面的归因,都可能会导致我们走向自卑或自负。

(4)检查清单。我将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都整理成了事件清单,将它们一一列入每月的效率手册中。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检查清单,把那些可能失败的原因也列在一旁,做最坏的打算的同时,做最缜密的准备。

锻炼创新性思维有哪些策略呢?

(1)加法策略。加法策略就是将目前已有的两个或多个单一的产品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产品。

(2)减法策略。把产品中的某一个元素去掉,让剩下的元素成为一个新的产品。

(3)乘法策略,它是对产品的某一部分进行复制,再重新整合到产品当中。

(4)除法策略指的是将产品的某一部分分解成多个部件,再用新的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

好用的思维技巧:

(1)拿破仑思维。在任何情况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并用自己擅长的暴力手段解决问题。这就是典型的拿破仑思维,敢想敢干。

(2)哥伦布思维。第一点,要敢于去“闯”,很多时候,奇迹都是这么闯出来的;第二,要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尤其是当我们没有优势,甚至处于背水一战的困境中时,要懂得选择另一条路闯出去。

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暗示背后隐藏的思维方法是什么呢?

(1)光明思维。光明思维是一种进取思维,它代表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处事方法,这里面包含着执着、信心和勇气。

(2)激励思维。不仅是自我激励,还有对他人的激励。正如罗森塔尔效应中心理学家的行为,我们要锻炼激励思维,需要设置优等期待。

如何发掘那些被我们忽视或者还未开发的潜能呢?

(1)增值思维。自我发掘是我们主动性的行为,也是潜能发掘中最基础的训练。这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增值思维的训练来完成。保持开放,这也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先生在《原则》一书提及的。想着把事情做得更漂亮、更有价值,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就有了为自己赋能的干劲儿。

(2)杠杆思维。

如何利用均值回归的思维来实现自我提升呢?

(1)提高均值。所以想要提高均值,就要努力修炼自己的硬本领。我们每个人的真实水平基本上是平稳上升的,每多学一点,知识水平就提升一点。

(2)保持平衡。

(3)抓住反弹机会。

我们要如何打造一个能够提升自己格局的圈子呢?

(1)要确定自己的圈子是为什么目标服务的;

(2)选择圈子的价值成员;

(3)让我们的努力配得上自己的圈子。

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逆商呢?

(1)凡事不抱怨,只解决问题。

(2)锁定影响范围,不要放大挫败感。

(3)先看优点,再看缺点。


四、人脉管理

1=120定律

每位顾客的背后,大约都站着250个人,这些大多都是和他们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比如同事、邻居、亲戚、朋友。所以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第一个星期里见到了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不满意,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反应可能就有50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

这就是乔·吉拉德的1=250定律,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所以在他的推销生涯中,他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怠慢顾客。

人际关系是由心理距离较远的一方决定的。

“人脉螺旋模型”

(1)首先看第一个阶段,给自己贴标签。

(2)第二阶段是做出内容。

(3)扩展朋友圈。

(4)最后一个阶段叫作积极争取机会。

如何做到“求同存异”呢?

(1)“不要总想着在一场讨论中获胜”。

(2)“避免人身攻击”。

(3)“不逃避不同观点”。

五、健康管理

要怎样控制情绪化,做好情绪管理呢?

(1)认识情绪。我们的情绪信号系统都是由表情、动作、声音三部分组成的。

(2)从不同的侧面来识别自己的情绪。

(3)理解情绪,也就是理解情绪的产生过程。

(4)最后一步是接纳情绪。

冥想的方法:

(1)呼吸式冥想法。

(2)目不转睛式冥想法。这要我们专注地盯着某个物件,最好是对我们有意义的东西。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一盆花,或者最爱看的一本书,只要它们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我们能安静平和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就行。

(3)引导式冥想法。

保持精神自由

(1)保持怀疑,理性思考。

(2)学会拒绝。

(3)保持求知欲,保持赤子心。

张萌的创业总结:

第一,创业者之间的差距之一是智商和经历。

第二,很多时候,优势也是瓶颈。

第三,真心谦逊才能成长。

第四,利他,才能利己。

张萌拆解报告:

一、1000天坚持+严格自律=成功基石

1.1000天坚持,早起达人。

2.健康饮食与运动。

3.按时早起,尽力早睡。

二、瞄准目标+变道超车=果断决策

1.向前看,盯紧目标。

2.从弯道超车升级为变道超车。

三、社会资本+跨界思维=野蛮成长

1.社会资本。

(1)广结人脉,热启动。

(2)以身作则,带团队。

(3)提炼经验,传能量。

2.跨界思维。

极北咖啡做了5件大事:

(1)尝试优化咖啡的成本结构:让更多早起的年轻人每天花几块钱就能喝上咖啡;

(2)尝试改善咖啡豆的供应链:让豆子不再因为滞留期长而发生氧化、变得不新鲜;

(3)尝试教育电商和实物电商的新玩法:左手做教育电商,办线下创业营,做女性领导者峰会,开发音频课程;右手实物电商,文创、咖啡、美妆、旅游等逐一打通。

(4)伴随“价格、产品、渠道”等多维度优化,以“为意志力充电”为理念的极北咖啡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

(5)线上与线下联动,注重体验性。在主要省份建立极北咖啡教育中心,招募城市合伙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