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

德善为师,向心从教

2020-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AI泽芃

——读《了凡四训》有感(演讲稿)

记得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指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细读袁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训》,他以“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讲述了自己一生改变命运的经过。其中所举的因行善而得善报的实例,所阐述的积德行善的种种方法启迪着我们,只有积极改过修身、力行善道,才能成为“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新时代教师。

了凡先生说,“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而第一便是“与人为善”。行善是实现自我心灵成长的过程,也是庇荫子孙福泽万代的过程。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首当以立德树人为重,以德启德、以善扬善,从而引导和推助学生善美品格的形成。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触极深:在尧帝考察舜的时候,就有一个“与人为善”的故事。舜到了雷泽,见到以钓鱼维持生计的人之中,身强力壮的占据了“深潭厚泽”的好位置,而老弱被挤到了“急流浅滩”。见到这种状况,舜采取的方法是自己把好的位置让给他人;见到有人相让,舜广为传扬称赞;见到有人争抢,舜隐匿不谈,“隐恶扬善”,专门讲他人的好处。过了一年,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舜是用行动、用“身教”潜移默化,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之中升起善心,这恰恰是在学生教育中我们需要的智慧。

在我的班级里,曾有个爱说脏话并动手打人的男生。之前我一直“以怨报怨”,非但没有使他改变,竟然发现有其他同学合伙去打他的现象。了凡的智慧让我意识到,我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态度,刻意关注孩子的过错根本不利于对于善念的形成。于是,我注意创造机会让这个男孩亲眼看见一个个“善举”,大肆表扬班里的好人好事儿,让他充分感受行善之后的快乐和幸福,同时让他和这些愿意行善的孩子们组成小队,共同学习和玩耍。慢慢的,他会拾回一条红领巾轻放我的桌前,他会自觉搀扶起摔倒在地上的小朋友,还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学具……和谐友善逐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如此,让每一个学生从内心焕发出向善的主动精神,这种善最能持久。

德善为师,向心从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心怀善念,力行善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用自己的莹莹小善点亮大同世界的美好与光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