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阅读内容的几种形式
思维导图是近年来普及的一种思维整理工具,逐渐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包括教学。
去年开始,我尝试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内容,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以和学生共读的一本书为例,带领学生梳理内容,并做出示范。在后来的阅读中,学生便开始自己动手,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又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班上的孩子们基本已能够围绕一本书,进行梳理,而且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我也发现同样的内容,整理的思路不同,呈现的精彩也各不相同。
一、 围绕情节,纵向绘制。
对于一本书,大多数人首先会关注它的情节,因此围绕故事情节来整理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思路。
以《神笔马良》为例,许多孩子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梳理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如:马良爱画画、得到神笔、马良被抓、故事结果,并绘制思维导图的,每个情节分支又按照故事要点再发散。
按情节梳理 按情节梳理再如《七色花》,许多同学是围绕着七色花的七种用途这个主要情节来绘制思维导图的。
按情节梳理 按情节梳理这种整理的方法,可以一目了然地将故事内容呈现出来。
二、 围绕书名,横向绘制。
同样是上面两个故事,有的孩子则广泛搜罗书名、作者、好词好句等内容,而把情节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比如围绕《神笔马良》,查找到作者的笔名有田野、田多野等,作者被称为“神笔马良之父”,还著有《十兄弟》《狼毫笔的来历》等作品这作为文学常识方面的一个分支。然后从书中搜集好词好句,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作为另外的几个分支。
多角度发散整理到了高年级,围绕一个作品,还可以增加写作背景、主要人物及性格等其他相关知识。下面就是一个同学就《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绘制的思维导图。
多角度发散整理这种整理方法,较前一种更为全面一些,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三、 找准切入点,抓其精要。
对于一本书,我们当然也可以找准切入点,或围绕人物的性格、人物变化,或围绕某一关键情节来绘制。
如《神笔马良》这个故事,以马良为中心,有的孩子就总结了马良的勤奋、刻苦、善良、勇敢、有志气、机智等多种性格特点。
围绕人物性格绘制再如到了高年级,有一些书,内容庞杂,教师可抓住书中的重点、难点、争议点等,让学生整理。下面就是关于《骆驼祥子》一书,一位教师让学生围绕祥子之变来绘制的思维导图。
围绕人物之变绘制这种整理方法,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对于突破难点、抓住精要很有帮助。
当然,思维发散的方式是很多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